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重要回信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擦亮“一群好人、滿城春風”的城市名片,更好地發揮“身邊好人”榜樣作用,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爭做社會的好公民、單位的好員工、家庭的好成員,在全社會營造德行天下、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連云港市文明辦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連云港好人”推選活動。經群眾推薦、基層遴選、專題評審、征求意見、網上公示等環節,最終確定馮壽繞等9人為2023年第一季度“連云港好人”。
讓我們走近這些“身邊好人”,感受“愛”的溫暖,領略“敬”的神圣,沐浴“誠”的陽光,汲取“善”的養分。
助人為樂(2人)
14年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退休教師
馮壽繞,男,1949年生,中共黨員,東海縣白塔埠中心小學退休教師。2009年退休后,他積極組織退休黨員、教師依托鎮校外教育輔導站創辦“景祿書苑”,利用寒暑假、雙休日義務在全鎮留守兒童及青少年群體中開辦紅色故事宣講、經典閱讀等主題活動300余場次,吸引5400余名青少年踴躍參加,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捐獻造血干細胞傳遞生命希望的制藥工程師
高正飛,男,1985年生,中共黨員,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他熱心公益、奉獻愛心,常走訪福利院,關愛聾啞孩童。2015年,堅持無償獻血的他簽署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書,成為一名中華骨髓庫志愿者。2022年11月15日,高正飛成功為一名患有血液病的兒童捐獻了263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用真情和大愛為生命“續航”。
見義勇為(2人)
生死時刻跳河勇救落水者的“硬核大爺”
顧家兵,男,1958年生,中共黨員,退役軍人,連云港供電公司退休職工。2022年11月9日上午11點半左右,顧家兵在朝陽東路東鹽河橋忽遇有人落水,64歲的顧家兵不顧個人安危,只身扎入冰冷的河水中將落水者帶回岸邊,與隨后趕到的民警合力將其救上岸。由于他的及時援助,為急救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最終年近七旬的落水老人順利脫險。
休假期間路遇車禍緊急施救的消防員
黃尚尚,男,1999年生,灌南縣消防救援大隊專職隊管理辦公室辦事員。2022年3月30日,休假的黃尚尚在回家途中,發現一輛三輪車側翻在地,情況危急,黃尚尚不假思索,第一時間先通過車窗將兩名孩子抱出,又強行拽開車門,順利救出被困女子。救人后,黃尚尚招呼過往行人合力將側翻的三輪車扶正,并協助車主將散落物品全部撿回。
誠實守信(1人)
舉家為子還債90萬元的七旬老人
姚西田,男,1953年生,中共黨員,市開發區猴嘴街道黃沙坨社區居民。2019年,姚西田兒子在與病魔斗爭8年后離世,留下90萬元的債務。面對這近百萬元的債務,姚西田沒有退縮,省吃儉用,毅然帶著一家人用4年時間償還“救命錢”,外出務工、賣房所得到的款項和退休金全部用于償還債務,目前欠款已還清。
敬業奉獻(3人)
暖心護學6年與愛同行的“馬路安全員”
葉如寶,男,1962年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海州三大隊護學崗安全員。從警16年,他用真心守護市民出行暢通。2017年,他走上海州實驗中學護學崗,每天堅守在校門口車流最多的這段路上,在上下學高峰期為孩子們開車門、背書包、撐雨傘,把孩子們安全送進校園,同樣的動作他每天要重復500多次,6年來校門口沒有發生一例學生交通安全事故。
40年堅守新聞一線的“老兵記者”
徐云邦,男,1959年生,中共黨員,退役軍人,灌云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返聘)。扎根新聞一線工作40年來,他始終保持部隊作風和拼勁,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多年跟蹤報道王繼才夫婦守島事跡,先后兩次作為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在全國各地宣講近百場,引發強烈反響。他用真情謳歌家鄉真善美,始終堅守著一名退役軍人的初心和使命。
40余載扎根地震觀測一線的基層工作者
龍維義,男,1963年生,贛榆區班莊鎮汪于村第001號地震宏觀觀測點觀測員。1978年以來,龍維義風雨無阻守望這口觀測井,堅持每天用一根繩、一卷尺、一支筆給地球“把脈”,并積極參與宣傳普及防震減災知識。40多年來,他記載了2萬多頁觀測表格,為地震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他也成為了我市從事最早、堅持最久的地震觀測員。
孝老愛親(1人)
悉心照料家中多位病弱親人的“最美農婦”
錢小偏,女,1977年生,東??h安峰鎮山東村村民。錢小偏丈夫的兩個哥哥相繼離世,分別留下一個下肢患有肌肉萎縮癥的侄子和一雙未成年兒女,作為嬸娘的她不離不棄,主動將他們接回家悉心照顧10余年,毫無怨言。她精心照顧患病的公公5年,直至老人去世;她兩赴外地,將行動不便的父母接到身邊照料。雖然生活艱辛,錢小偏卻依舊樂觀,用柔弱身軀支撐著整個家。
來源:市文明辦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