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宣告成立,從此,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篇章,它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它像光芒四射的燈塔,指明了中國人民的斗爭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蓬勃興起,當年下半年即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并直接影響到海屬地區。
(一)
1921年11月,在北京中共組織和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的領導下,發動了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工人大罷工,一舉取得了勝利。海屬為徐州近鄰,地域關系密切,故工人運動浪潮對海屬的影響非同一般。中共中央局書記陳獨秀寫信給領導罷工的羅章龍,說“隴海罷工,捷報先傳,東起連云,西達陜西,橫亙中州,震動畿輔,遠及南方,這是我黨初顯身手的重大事件。”1922年1月,中共中央局根據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建議,派中共黨員、全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干事李震瀛到隴海鐵路沿線指導工人運動,負責籌建黨團組織,在徐州建立了中共隴海鐵路徐州站支部。當時,東隴海鐵路建設剛動工,尚未修至海屬境內,但已有海屬籍人士韓森青、肖學文被發展入黨。
1924年秋,從莫斯科東方大學畢業回國的共產黨員、沭陽顏集人吳苓生(又名吳麗石)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到海州向省立第十一中學部分師生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宣傳馬列主義和共產黨的活動。1925年7月1日,隴海鐵路東段通車至新浦。9月,隴海鐵路徐州站工會成立了海州分會。與此同時,一批在外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海屬青年返回家鄉后,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團結合作,使海屬地區很快出現反帝反封建軍閥斗爭的新局面。
1925年,在南京加入國民黨的贛榆人陳鑒波等在海州開設東海書店,發售進步書刊,團結革命青年。1926年夏,在北京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贛榆人張競同輟學返鄉后,來往于贛榆、海州之間,開展革命宣傳活動。他在群眾中發表演講,號召大家起來斗爭。1927年初,國民革命軍北伐節節勝利,江蘇的工農群眾運動不斷高漲。2月,中共江浙區委召開第一次大會,決定“動員全黨發展工農運動,以應付新的革命潮流,迎接革命形勢的高漲和北伐軍的到來”。這時,江浙區委調中共徐州獨立支部書記張淦清來海屬地區,以雙重黨籍身份開展民眾工作,發展組織。
我黨從誕生伊始就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當時,贛榆縣長王佐良與地方上層人物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對贛榆人民實行殘暴的軍閥統治。張競同以他在國民黨縣黨部任職的身份,團結社會上的進步人士和各階層力量,組織起“贛榆縣各界反對王佐良大同盟”,張競同等人為主席。下設彈劾、宣傳、總務三個股,制訂了組織大綱和辦事細則。
在“反王大同盟”的組織領導下,青口、馬廠、沙河等地分別召開了討王大會,發動群眾訴苦鳴冤,揭露王佐良罪行。他們還編印了《贛榆縣各界聲討王佐良專刊》,在全縣散發,并郵寄京、滬等地,廣為宣傳。張競同和外地來的進步青年呂國英、王傳庥等人始終站在斗爭最前列,他們不怕打擊迫害,堅持到群眾中做宣傳工作。當北伐軍于1927年6月首次進入海屬地區到達沙河時,陳鑒波等人立即接管了縣政權,看管了王佐良。不久,北伐軍南撤,海屬地區于8月8曰復陷于軍閥孫傳芳、張宗昌的直魯聯軍之手,王佐良東山再起,重新把持縣政。張競同、陳鑒波等被迫隨北伐軍赴南京。
年底,國民革命軍重占海州,張競同、陳鑒波向駐海州的獨立第1師師長李明揚借了2個連的兵力,逮捕了王佐良,接管了贛榆縣政權,并將王佐良移交江蘇省特別法庭。張競同作為首席代表對王佐良出庭起訴,法庭判處王佐良無期徒刑,一切財產充公,斗爭取得了最終勝利。
(二)
1927年3月,國民黨江蘇省黨部決定在漢口舉辦黨務訓練班,培養干部。校務主任是國民黨左派人士、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常務委員兼秘書長張曙時(后于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黨員郭子化任教務主任,中共支部書記陳亞峰任教官。當時,由國民黨東??h黨部和灌云縣南城區黨部選派的顧浚泉、陳秀夫、郭士芳、李靜山4人參加考試并被錄取。在學習期間,顧浚泉、陳秀夫、李靜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就在北伐軍進入江蘇,革命形勢迅猛發展的時候,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江浙財閥、流氓頭子,于4月10日發動了南京“四一〇”反革命事件,搗毀了以共產黨人為領導骨干的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南京市黨部、南京市總工會等機關,逮捕并殺害了省黨部的中共黨團書記侯紹裘等十余名共產黨人。11日,蔣介石發出清黨密令,12日,又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逮捕和屠殺工人領袖和革命群眾。
面對險惡的政治形勢,在武漢的中共中央發表了對時局的宣言,譴責武漢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的反動罪行,宣布撤回參加國民政府的共產黨員,并采取一系列緊急措施,挽救革命挽救黨。國民黨江蘇省黨務訓練班的大部分學員已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決定他們立即返回家鄉,開展黨的工作,組織工農運動。顧浚泉、陳秀夫、李靜山即啟程返鄉。
在武昌師范學院就讀并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南城人楊光鑾也于“七一五”事變后返回家鄉。經友人介紹,楊光鑾擔任了《海報》主筆,并于1927年12月初,被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委定為灌云縣黨部臨時執行委員、宣傳部長。他利用這一身份,在灌云縣開展革命活動。1928年初,他曾在青年婦女部召集的大會上作婦女運動演說。后來,他在報上撰文揭露灌云縣長陳協恭貪污公款案,引起社會輿論大嘩。陳協恭惱羞成怒,以權勢相欺。楊光鑾憤而辭去主筆之職,受聘入東海中學擔任初中部國文、歷史教員。他在學生中宣傳共產主義,以豐富的知識吸引著眾多學生,一批高中學生也經常找他談心。他經常引用“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名言自勵,表達要為真理而獻身的決心,為在東海中學建立中共組織作了思想準備。
在黨的創建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屬地區開始有了中共黨員活動,在學生、工人中初步開展了一些革命宣傳。但是,黨組織尚未建立,黨的政治影響還不大。大革命失敗后,江蘇黨組織從失敗的痛苦中獲得了經驗教訓,在白色恐怖中站了起來,促使海屬地區的中共組織進入創建和初步發展時期。(□陳婕)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