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年來,海頭鎮錨定“黨建引領、富民興村”總目標,堅持“抓黨建、強產業、惠民生”發展思路,發揮海洋資源優勢,搶抓電商發展機遇,精準實施“E海紅帆”富民興村工程,在產業破冰、人才孵化、配套服務上積極作為,闖出一條“白天撒漁網、晚上互聯網”的發展之路。2020年,全鎮村集體平均收入達22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萬元,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淘寶鎮”“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鎮”。
一、以“網”為媒助創業,讓傳統產業不傳統。海頭鎮把傳統漁業鏈接到電商特色產業,率先破題創業初期面臨的缺乏引導、配套不足等瓶頸。一是闖出新業態。按照“樓下便民、樓上富民”功能定位,率先將9個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為電商孵化中心,向先期創業者免費提供電商直播間、共享直播廚房等場所,從散點培育實現整體聚合。目前,全鎮活躍直播賬號6000余個,年銷售銷售額過千萬元電商戶近百名、過億元電商戶2名,帶動相關就業人員2萬余人,日均發貨量20萬+,年銷售總額達65億元。二是孵化新人才。開通“電商服務直通車”,積極引進易客樂極、多啦多電子商務等專業電商運營團隊20余家,引導200余名大學生返鄉創業,引進國家重大人才工程A類專家王飛波教授。組織實施“十百千”幫帶計劃,培育創業“領頭雁”50余人、電商戶3000余人。三是拓展新空間。鎮黨委牽頭組建電商協會,成立電商黨支部,組建“紅色電商聯盟”,將“支部+產業+電商”發展模式推廣到10多個村。規劃600余畝建設集物流倉儲、孵化中心、海鮮交易、網紅商業街等六大功能于一體的電商產業園,其中一期占地100畝,于2017年投入使用;二期占地260余畝,目前順豐冷鏈物流中心、峰疊實業現代供應鏈、隴安電商街三個項目順利簽約并推動建設。規劃建設1000畝的食品科技產業園,同時各村黨組織培育海娃食品、愷旗食品等市級電商龍頭企業10余家。
二、以“海”為業促增收,讓火紅產業更紅火。海頭鎮因勢利導,鼓勵村黨組織整合、盤活集體資產資源,促進村集體經濟煥發內生動力。一是管好“自家地”。以公共空間治理為契機,重點整治村集體資源發包“亂象”,借助集體資源整治,年內建設2000畝設施漁業產業園;減控淺海養殖,發展深海養殖,建設海洋牧場;投資6000萬元,實施漁人碼頭“食在海頭鮮”片區開發建設,切實將百姓利益和集體發展雙重效益最大化。二是建好“高標田”。組織實施村黨組織“興業計劃”,利用村集體閑置資產,興辦產業園、物流中心、冷鏈倉庫等配套場所,對外租賃收租,開辦食品廠、泡沫箱廠等企業,促進村集體資產擴容增值。三是用好“豐產方”。以“萬企聯萬村”為契機,推進“村企社”融合發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鎮黨委牽線與線上旗艦店、物流公司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提供分倉服務獲取資金分紅,增加集體收益。
三、以“人”為本重輻射,讓富民產業帶民富。海頭鎮堅持最大程度共享發展成果,不斷加大在民生領域投入力度。一是人居環境提檔。聚力辦好“開門一件事”,拿出500萬元設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專項獎補資金,由村黨組織書記領頭、村“兩委”領辦。以“覽山海風光、品漁家美食”為目標,建設濱海風情特色漁村。持續推進農村集中居住改善工程,建成海臍、梁沙兩個省級集中居住示范點,同步串聯提升10個特色漁村形象,建設涵蓋6萬常住人口的濱海特色片區。二是兜底保障提標。組織開展紅帆支部幫扶、先鋒黨員幫帶活動,幫助50余戶貧困戶創業,提供1000余個公益性崗位,每年向大學錄取新生、入伍青年發放獎勵金,鼓勵村集體出資為村民購買保險。三是基層治理提效。深入推進基層“三整合”改革,投入2000萬元籌建完成鎮便民服務中心、綜合指揮中心、綜合行政執法局,原36個“七站八所”整合為“三辦五局一中心”。搭建“1+29+N”服務體系,形成“一窗辦、網上辦、上門代辦、云柜投辦”的辦事鏈條。
下一步,海頭鎮將一以貫之育好紅領隊伍、建強紅色陣地、夯實紅帆支部,整合打造“產業高地、電商特色、新鎮區建設、漁港經濟”四大板塊,描繪好“黨建強、產業興、鄉村美”新形態,以激情滿懷的精神狀態迎接建黨百年,努力書寫“黨建引領富民興村”海頭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