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莊婷婷
開學不到一個月,好友小劉又開始頭疼了,沉寂了一個寒假的家長微信群又開始活躍了,這對工作比較忙又不善言辭的她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
如今家長微信群成為家長和學校溝通的渠道,老師會在群里發布一些通知,或是一些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情。家長也會通過群來反饋。然而,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一些家長微信群悄悄變了味,給老師和家長都造成了困擾。
對許多老師而言,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不時會有家長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找老師,無論是上班時間還是下班時間,回復得晚了或許還會被埋怨。將心比心,誰都不可能二十四小時盯著手機,老師也有自己的生活。有時老師在群里發一條學校通知,家長就轟炸式回復。不少家長會在群里發廣告或者各類點贊、轉發抽獎等信息。有時候十多分鐘沒看手機,再一看微信,未讀消息就過百了。
對一些家長而言,家長微信群也成為一種負擔。無論是工作還是吃飯,都要記得隨時看下群里動態,生怕落下了什么,精神高度緊張。學校通知、孩子的表現、老師給出的建議基本都靠微信群獲知。而且由于群里家長眾多,你一句我一句,可能自己要看的信息就被淹沒了,還要一條條往前翻去找。
更有甚者,微信群里潛在的攀比和拍馬屁也讓老師和很多家長很無語。比如,幾個孩子一起參加比賽,獲獎孩子的家長就狂曬得獎照,一個勁夸自家娃,其他家長就會很尷尬,接話也不是,不接話也不是。還有的家長曬自己剛買的新房、旅游等和學校生活完全不搭邊的事,讓人很反感。
筆者認為,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理性對待微信群。老師不妨和家長們約法三章,說明和家校溝通無關的事情都不要在群里說,不要在群里閑聊,不要求回復的不必一一回復。家長們則要理性、要尊重他人,手下留“情”,不盲目、不從眾、不霸屏、不發無關信息,有問題單獨“小窗”私聊,盡量做到不搶占公共資源,讓家長群發揮出更好的作用。每個人都應該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同時,也應該尊重對方的隱私,不該打聽不該說的,自己要心中有數。
總而言之,家長微信群只是一種工具,是為家長和學校更好地溝通,從而有利于孩子成長,切不可本末倒置,讓它綁架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