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隨著今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京閉幕,2019年全國兩會在人民大會堂圓滿落下帷幕。
從兩會,遇見更加務實高效的民主政治。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齊聚一堂、共商國是。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六個團組,同代表委員們坦誠交流、共商國是。代表委員們把接地氣、帶露珠的廣泛民意集中帶到會上,少講成績多說問題,直面頑疾、直抒己見。 “代表通道”、“ 委員通道”和“部長通道”三大通道進一步拉近了全國人民與兩會之間的距離,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熱點難點問題的理解,進一步凝聚起了社會共識。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共收到提案5113件,立案3859件。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關涉到廣大群眾生活與切實利益。從代表委員們的履職作風,到“三大通道”的科學設計,再到提案議案的質量過硬,各層面、全方位都生動映現了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務實高效,有力闡釋了全國兩會蘊含著的中國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管用的深刻道理,充分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活力。
從兩會,遇見更加改革奮進的當代中國。
在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方面,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一系列針對國計民生熱點難點的新策“加減法”。加減之間,方方面面,改革向縱深處推進,不斷刷新著新時代的中國風貌。先例說“加法”新政——強民生,基本民生投入確保只增不減。緊抓民生之本,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穩定和擴大充分就業;強教育,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兜底線,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貸款增長30%以上;新增基礎設施建設,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穩定糧食產量,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再例說“減法”新政——降企業負擔,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實際利率;減少失業,防止和糾正就業性別歧視;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應減盡減行政審批;持續開展“減證便民”改革行動,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持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一系列“加減法”的改革新策,必將把中國發展推進到新的歷史高度。
從兩會,遇見更加開放發展的當代中國。
40年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未來實現高水平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拓展開放領域、優化開放布局,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更加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當前,在外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環境下,我國吹響“制度型開放”的號角,彰顯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外商投資法,已成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標志性制度建設的實證,顯示了中國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決心。促進外貿穩中提質,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擴大開放,正在以政策和行動不斷詮釋著“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兩會,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從兩會,遇見一個更好的當代中國。(解晚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