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4月9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3.32萬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較一季度的4.8%加快1個百分點,其中4月單月進出口3.43萬億元,增長8.9%。這一系列的數據,既表明我國外貿穩中向好勢頭進一步延續,也彰顯出了我國外貿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從出口產品看,前4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4.44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出口總值的57.9%;從貿易伙伴看,前4個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總值為2.09萬億元,增長13.9%,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7%……這意味著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更趨合理,外貿質量進一步提升。總體來看,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的條件下,累計增速從前2個月的同比微降0.8%轉為一季度增長4.8%,再到前4個月較一季度進一步加快1個百分點,承壓前行的外貿劃出上揚曲線。可以說,外貿大盤穩中向好,成績殊為不易,也堅定了我們奮勇前行的信心。
作為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廣交會因為其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被稱為“中國第一展”。在4月份,廣交會時隔三年后首次全面恢復線下舉辦,總展覽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線下參展企業數量達3.5萬家,累計進館超290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展會現場出口成交216.9億美元,這更體現了中國外貿的韌性與活力。繼續挖掘外貿增長潛力,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就一定能讓中國市場繼續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更好延續外貿穩中向好勢頭。
打好政策“組合拳”,延續外貿穩中向好勢頭。國辦印發《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強調穩定和擴大重點產品進出口規模,加快對外貿易創新發展;商務部積極推動線下展會恢復;海關總署等六部門部署在17個城市開展2023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上海支持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企業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廣州提出推進加工貿易產業鏈全過程的數字化轉型……在前期已出臺多輪政策舉措的基礎上,新一輪“組合拳”再次釋放出加大力度穩外貿的積極信號。這必將進一步提振信心、增強底氣,助推企業保訂單、穩份額、拓市場,推動外貿持續回暖。
外貿是國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助推器。當前,我國經濟恢復加快,企業出口信心增強,推動外貿持續回暖。今年前4個月,外貿劃出上揚曲線,既充分證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也生動表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不斷涌現,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年經濟目標注入了信心和底氣。未來發展中,持續鞏固外貿穩中向好勢頭,就一定能更好助力中國號巨輪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航道破浪前行!(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