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芒種是二十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此時有芒的麥類作物成熟收割的季節,也是有芒的稻子播種的季節,沃野上孕育著豐收的希望。倉廩實,天下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時不我待,莫誤天時”,芒種又到收獲季,守護每一份耕耘要心系“國之大者”,進一步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端牢“中國飯碗”,豐盈“大國糧倉”。
圖一:沂河淌灌南境內小麥開鐮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從來都是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糧安天下,農穩社稷,在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解決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從政治的高度講糧食安全、抓糧食生產,要求我們務必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論述,提高政治領悟力、提高政治判斷力、提高政治執行力。保障糧食安全的工作不是曲高和寡的“個人獨奏”,而應當是眾志成城的“群演合奏”。在無數成功案例中,“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只有合力攻堅、齊心協力克服困難才能無往不勝。在鄉村振興工作的實踐中,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懷揣一顆真心、帶著一片真情,用真心真情感化群眾、用實際行動帶動群眾,增強凝聚力,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圖二:灌南縣孟興莊鎮李埠村麥收現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現階段正在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激活廣大農村地區,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工作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形勢,跟上群眾的日益增長的現實需要。偉大的育種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位一心一意讓大家遠離饑餓的耕耘者,正因為他的創新思想以及在科研育種上的深知灼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農業創新者。在技術創新上,依托作為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起到戰斗堡壘作用的基層黨組織,用活“線下+線上”互通的方式,用好遠程遙控、移動大數據、互聯網平臺等服務載體。在糧食生產實踐中,將就近服務與遠程服務相結合,讓農民對農業農村具體問題有直觀認識,大力推動農業科技發展,為處理農業問題帶來便捷。
圖三:沂河淌灌南境內小麥搶收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糧食安全工作需要聚焦民生實事。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激發和強化黨員的先鋒意識,增強黨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主動亮出身份,主動認領任務,以實際行動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為民服務。以奮斗姿態為民謀幸福,為人民群眾辦好實事。在實踐中,推動鄉村振興的民生實事項目清單,把民生實事一件件辦好。面對新時代考卷,黨員干部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才能更好接地氣通民心,重實干聚民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增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心懷“國之大者”,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堅決穩住“三農”這個基本盤,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