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在屈原故里湖北秭歸,數百名選手在三峽大壩蓄水形成的天然港灣里揮槳競逐,奮力拼搏;在陜西安康,28支龍舟代表隊在漢江里一決高下,其中最精彩的環節是在急流中搶鴨子、摸鯉魚;在湖南益陽蘭溪鎮的龍舟表演賽上,420名橈手劃動近百米長的龍舟奮勇向前……這個端午假期,人們包粽子、賽龍舟,在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中過佳節。百舸爭流,龍舟競渡,人們在奮楫爭先的熱鬧氛圍中,感受著端午文化魅力,涵養家國情懷,賡續精神血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承載著多樣且厚重的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據了解,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端午習俗,從戰國時代歷經千年傳承至今,歷久彌新。值得一提的是,端午節不僅是歷經千年的歷史傳承,更承載著濃郁的家國情懷和豐富的精神內涵。特別是屈原身上所凝結的中國人愛國憂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也穿越歲月,正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接續奮斗、凱歌前行,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著堅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撐。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無論是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還是用“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盛贊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誓死如歸……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引用屈原詩句闡述思想、寄情言志,體現出了深沉的家國情懷。放眼神州大地,一場場龍舟賽精彩紛呈,人們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感悟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奮進新征程的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看深圳大鵬新區月亮灣、南京玄武湖,人們激烈角逐,比拼力量、技巧與協作;觀貴州銅仁、山西太原、安徽望江等地,酷愛龍舟運動的人們為觀眾獻上震撼的競技表演……從南到北,一場場龍舟賽精彩紛呈,激揚精神的力量,這是賡續民族精神的生動詮釋。闊步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堅定文化自信,賡續民族精神,齊眾心、匯眾力、聚眾智,以斗爭精神迎接挑戰,以奮進拼搏開辟未來,我們一定能奮力創造新的時代輝煌、鑄就新的歷史偉業。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祭屈原……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一道沉淀著厚厚文化土層的歷史河床。新征程上,品味端午的文化內涵,筑牢家國情懷與民族精神,以拼搏驅槳、實干擂鼓,風雨無阻向前進,讓復興的夢想激揚在14億多中國人心中,就一定能更好推動“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