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聯合發布2023年上半年江蘇經濟運行情況——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60465.3億元,同比增長6.6%,比一季度加快1.9個百分點。這也是我省經濟總量首次在上半年突破6萬億元大關。(7月22日中國江蘇網)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江蘇經濟發展質效穩步提升,延續了年初以來持續恢復、回升向好態勢,上半年經濟總量首破6萬億,增長幅度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保持了高質量發展良好勢頭。這是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奮斗、砥礪拼搏的結果,也充分彰顯“蘇大強”高質量發展成色足、韌性強、活力旺,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邁出堅實步伐、取得顯著成效。
“首破6萬億”表明“蘇大強”底子厚、基礎實,穩中求進、持續向好動能足、后勁強。江蘇切實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提出的戰略定位和具體要求,全面準確完整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始終走在前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五年跨越四個萬億元臺階、年均增長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長42.3%,2022年經濟總量突破12萬億元大關,僅次于廣東省繼續穩居全國第二位,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上半年數據表明,經濟運行呈現生產平穩、內需改善、質效提升、信心回暖特征,保持了高質量發展良好勢頭。
增幅高于全國1.1個 百分點,既表明全省經濟恢復態勢好于預期,也顯示“蘇大強”韌性強、活力足,“走在前、做示范”有強大動能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科技自立自強賦能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區域創新能力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為89.1、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7%以上,均居全國第一。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49.6%、41.1%,比去年同期分別提升0.7個、1.3個百分點,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江蘇,呈現出蹄疾步穩、爭先領先之勢。
乘勢而上拼經濟,繼續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蘇大強”信心更強、底氣更足。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工業生產恢復向好,超七成行業保持增長;服務業有力復蘇,生活性服務業增長加快;擴內需穩投資,江蘇消費品市場加快恢復;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制造業投資引領增長……上半年江蘇生產平穩、內需改善、質效提升,呈現“全面開花”的可喜態勢,勢必激勵全省上下增強信心、鉚足干勁,擔當作為、奮發有為,加快推進經濟運行率先好轉,確保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圓滿實現,為服務全國高質量發展大局做出更大江蘇貢獻。(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