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近年來南京一直不斷完善這個“圈”,結合城市更新改造,力求讓“圈”內商業業態日漸成熟、生活環境日益優美、貼心服務日趨多元。記者分別在老城區、新城區的“生活圈”進行City walk,感受社區居民不出“圈”的生活。(11月20日新華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貫徹落實《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部署,“刻”繪美好新圖景、“圈”出幸福新期待,讓煙火氣越來越濃郁,好日子越來越滋潤,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提速、提質的江蘇實踐取得積極成效,提供了可資借鑒效仿的經驗。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近”享煙火氣。在小區門口的早餐店喝一碗新鮮豆漿,到社區菜店挑選幾樣青菜,來社區便民中心修一修小物件……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在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形成多業態集聚的社區商圈,從家出發,步行15分鐘內,休閑、購物、養老、運動等需求都可得到滿足,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貼近生活、主打便利,既惠民生又促消費,是優化基層治理、增進百姓福祉的創新實踐,濃郁煙火氣里升騰美好生活幸福圖景。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小”中見“大”。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小圈子”里裝著“大民生”。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現在的生活方便、安逸。”這是南京翠竹園社區70歲居民劉冰的肺腑之言,這里的生活圈,生鮮超市、早餐店、洗衣店、社區衛生服務站、羽毛球館、壁球館、舞蹈室、圖書室、養老服務中心、銀發餐廳、兒童服務站等應有盡有。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服務“一老一小”,聚焦群眾生活“瑣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正是與時俱進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大手筆舉措。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圈”出幸福感。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一端連著社區居民,一端連著眾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聯通經濟社會微循環的“毛細血管”,核心則是要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附近就能便利消費、便利生活。實事辦到“家門口”,讓便利“入圈”、幸福“出圈”,全國前三批150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已達到省級全覆蓋,累計建設生活圈2973個,服務居民約6000萬人。細節著眼、小處入手、無微不至“缺什么、補什么”,打通城市“毛細血管”,暢通社區“微循環”,打造群眾家門口“袖珍”生活圈,將居民的“需求清單”轉化為“滿意清單”,用繡花功夫精心“繡”出老百姓精致生活新圖景。(秋聲)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