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7月17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講話的一部分《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文章強調,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1月1日人民日報)
美麗中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宏偉目標,也是我們在四季更迭中可觸可感的美好圖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新時代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大力美麗中國的“顏值擔當”,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美麗能量”,擦亮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幸福底色”。
美麗中國“顏值擔當”,閃爍生態文明思想的光輝。新時代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本著對人類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突出位置,帶領全國人民開展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生態環境保護行動。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57%,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9.22%提高到42.06%……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一條條河流、一個個湖泊變了模樣,藍天一年比一年多起來,身邊的公園綠地越來越多,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偉大實踐取得世界矚目的歷史性成就。
美麗中國“幸福底色”,生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建設能夠明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老百姓體會也最深刻。通過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由21.63%增至24.02%,34.64億畝森林成為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以種植、養殖、采集等為主的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到約6億畝,提供食用菌、林畜、林禽、蜂蜜、山野菜、漿果等綠色食品,年產值超過1萬億元,越來越美的城鄉環境,還為旅游、康養等產業的發展夯實根基,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帶來源源不斷的綠色GDP。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顯著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為“兩山論”提供了有力注腳。
美麗中國“提速快進”,為中國式現代化賦能添彩。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按下“快進鍵”、劃定“路線圖”,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生態保護、環境建設、生產制造、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等各個方面,增進共識、凝聚合力,加快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帶給我們更多、更精彩的幸福期待。(秋聲)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