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文旅紛紛亮絕活,展開百花齊放的攬客營銷。張家界武陵源區文旅局局長變身“茅古斯”,合跳科目三、上演“變裝秀”;西安的兵馬俑、秦始皇合跳“科目三”;河南洛陽“盔甲戰士”高鐵站笑迎賓客、河北文旅開展“美人計”……
春節即將到來,長達八、九天的“黃金周”,對于各地文旅部門來說,就意味著即將降臨“潑天的富貴”,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地方文旅主管部門如果此時還不動、不拼、不吆喝,到時要是業績數據不好看,就不好交差。
多點“花樣”攬客,讓游客“不出門卻能知天下事”,動動手機出攻略,選擇看稀奇、吃美食;但是,光有“花式攬客”不一定能把游客攬得到手。目前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很多人旅游不再“說走就走”,而是挑三揀四各種斟酌,文旅市場變為買方市場,精明的游客要聽吆喝是否使勁,更要看文旅“內功”練得如何。
吸引游客可以有若干理由,但最有效的莫過于一個稱得上“IP”的地方故事。這個“地方IP”故事有地域獨特性,還有針對適用性,同一個故事讓不同游客聽到是不同版本。只有文旅局長“穿茅古斯”跳“科目三”,都不算好的“地方IP”故事,回答好“張家界的茅古斯是什么”、“茅古斯和我有啥子關系”、“跳科目三能否提升文旅服務品質”等問題,才能用張家界“IP故事”勾住游客心。
游客想看到另一項“內功”,拿川渝地方菜打比方就是“翻扣碗”。中國地大物博、中華文化源遠數千年,老祖宗給每個省市都留得有“礦”,現在交給各地文旅部門的考題,不是嘴上說“家有多少礦”或“家有哪些礦”,而是要動手把“礦”挖出來、變成“礦產品”,拿給游客看、促使其買單。好比川渝菜“蒸扣碗肉”,一個聰明的餐館老板決只是對食客說“我這碗里有肉”,而是把蓋在腌菜下面的肉翻出來,完善食客個性化用餐習慣,讓其體驗到色、香、味欣然下叉。
吸引游客湊過來聞到香噴噴“扣碗肉”,事情還沒有完,游客還有疑問啊,“你拿怎么保證給我吃的扣肉,和你端給我看的品質一樣?”說直白點,文旅“內功”還要充分體現在誠信作為上?;鸨珖墓枮I,最近有出租車宰客,游客晚上打車2公里、被要價50元,當地第二天就核定違法違規行為,對當事駕駛員、涉事企業作出嚴厲處罰。哈爾濱“拿出家當”待客寵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誰砸哈爾濱牌子就砸誰的飯碗”,更是說到做到、不拖泥帶水。讓做的和說的一樣好、甚至是做的比說的更好,才能留住初來客、引來回頭客;讓游客體會到“有人撐腰”足以安心消費,就有更多游客愿意打卡體驗“扎場子”、而不是滿腹牢騷“砸場子”。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賬號喊麥、內卷式宣傳翻新,花式“攬客”只是“功夫”的一部分,不足以概括地方文旅產業實力全貌。文旅“吃、住、行、游、購、娛”涵蓋眾多行業領域,文旅“大戲”不能只看文旅局長的“獨角戲”,方方面面、各行各業都持之以恒煉“內功”,有扎實“內功”作支撐,“大戲”就能天天煥新、文旅消費就能“芝麻開花節節高”。(渝西鋒光)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