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數據: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經濟呈現持續向好之“形”、活力奔涌之“勢”,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勁。
放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下行趨勢下,中國經濟2023年全年恢復性增長態勢明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持續增強;消費市場煙火氣升騰,“淄博燒烤”、貴州“村超”、哈爾濱的“甜寵”帶動地區文旅消費……釋放出巨大的消費動能。而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背后,是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系統謀劃、通盤考慮、精準施策。把好發展目標、發展方向、戰略規劃、發展格局,重視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提振信心,切實將黨領導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制度效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消費市場的持續升溫,是中國經濟向好的積極信號,持續保持這種良好態勢,需要內生動力的加持和鞏固。創新是推進國家現代化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根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內在持續動力,以開放促進改革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因此,立足新發展階段,當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用創新引領發展,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切實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的深層次難題;以改革應變局、開新局,縱深推進使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經濟體制改革,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攻方向,釋放改革紅利,激發發展活力。
推動經濟安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必須有科學思維、有效方法的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包括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歷史思維等一系列具有時代特征的具體思想方法,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的總體發展方法,“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經濟工作總基調等具有時代特征的工作方法。這些方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們在下半年經濟工作中需要汲取的思維智慧。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經濟工作的。必須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抓住主要矛盾的“線頭”啃“硬骨頭”,牽引住經濟發展的“牛鼻子”,綱舉目張做好工作;要增強系統觀念,從整體上、內在聯系中把握經濟發展形勢,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也要“分其詳于下”,找準工作著力點,制定具體推進方案,主動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
展望前路,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接續奮斗,以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一定能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中國經濟的巨輪行穩致遠。(丁敏)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