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聯播13日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牢記總書記囑托,江蘇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不斷厚植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搶抓稍縱即逝的時代機遇。江蘇處于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交匯區域和對外開放前沿,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當中,有著極為有利的基礎條件。搶抓時代機遇,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聯動推進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讓江蘇聚焦一地一域強鏈補鏈強鏈更有目標,在更大范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更有抓手。加快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江蘇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化壓力為動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跑出“加速度”。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激發市場主體積極動能。在江蘇,傳統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營收總額的六成多、利潤的五成多;傳統產業不代表落后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作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基礎,不少傳統產業一旦被注入“創新芯片”,經過技術改造就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主陣地。錨定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目標,在冶金、建材、紡織等重點行業精細制定專門方案,從工藝裝備、產品技術、業態模式等途徑“一企一策”推進煥新……不斷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充分激發市場主體轉型升級積極性,江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跑起來”。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加力優化營商環境。江蘇各個板塊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不同功能區承擔的發展責任不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首當其沖就是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把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企業引進來,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定下來。“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江蘇,堅持發揚“吃改革飯、走開放路”優良傳統,勇于自我革命補足短板,敢于闖、大膽試,加快探索推出改革味濃、成色足、具有江蘇辨識度的改革舉措,以深化改革推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全國開放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南京,圍繞5G到6G網絡通信迭代的軟硬件技術研發穩步推進;在鎮江,一系列關注高技術船舶新能源動力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正在進行;在無錫,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加緊建造……落實總書記要求,江蘇積極行動,因地制宜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澎湃活力迸發,奮力譜寫好“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前景可期。(連予)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