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國家林草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三北”工程攻堅戰啟動一年多來,已實現良好開局,沙區生態狀況持續改善。今年,“三北”工程區累計下達中央投資320億元,推進實施重點項目287個,并首次將沙化土地新造林管護納入中央資金支持范圍,特別是在攻堅戰過程中,各地探索出央地合作、聯防聯治、以工代賑等新機制和光伏治沙、以路治沙等新模式,機械壓沙、智能種樹、無人機飛播等新裝備新技術“亮相”攻堅現場,已完成各項建設任務5700萬畝。這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必將進一步堅定我們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信心。
“三北”工程總面積達406.9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陸地總面積的42.4%,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工生態林帶建設,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生態工程。作為一項建設周期超過70年的大型工程,“三北”工程見證了“三北”地區從黃沙漫天到綠意蔥蘢的滄桑巨變。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通過組織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一批重點工程,“三北”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2.41%提高到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綠線”向西移動300公里,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是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要求,對于中華民族拓展生存空間,維護國家戰略安全意義重大。“三北”工程建設,體現了修復生態、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的主觀能動和積極作為,將為民族永續發展筑起牢不可破的“綠色長城”。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防沙治沙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反復性和不確定性,只要牢記囑托、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增強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使命感和緊迫感,不斷推動“三北”工程攻堅戰走深走實,才能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異答卷。
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優勢、有條件。治理層面,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理念層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維,為打好攻堅戰提供了思想指引;力量層面,各方面社會力量投入“三北”建設,“致富+治沙”“光伏+治沙”“互聯網+治沙”等新模式不斷涌現,科學育苗、生態治蟲等科技手段也日益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天,“三北”工程這道綠色屏障正在不斷延伸、加固,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步履鏗鏘、穩健。
艱苦奮斗,傳綠意于千載;久久為功,存生態至萬年。2023年6月,“三北”工程攻堅戰正式打響,致力于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前進道路上,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念信心,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挺膺擔當、接續奮斗,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奮力譜寫“三北”工程新篇章!(蘇宇)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