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是中國古代官員的為官箴言。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人,則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最高宗旨,不斷創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政科學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培訓班發表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以百姓心為心。共產黨的干部要堅持當“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當成老百姓,不要做官當老爺,在這一點上,年輕干部從一開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終身牢記。這番語重心長的教導,不僅對青年干部成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黨政所有干部來說,都必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遵循,從思想觀念確立、行動所為表現、自身修煉提升等方面,加以全面落實。
當好“老百姓的官”,永遠不忘初心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就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每個共產黨員,從認定共產黨、舉手宣誓那天起,就要立志做黨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誠傳人。首先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不斷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現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勝利實現,正在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廣大黨員干部要在開好新局中有所作為,牢固樹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黨和政府交給自己的工作干實干好,讓黨放心,讓老百姓滿意。
當好新時代“老百姓的官”,千方百計把老百姓托付的事情干好。“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我們要始終把老百姓看作衣食父母。不和群眾心連心,等于大樹斷了根。離開了老百姓將一事無成,高高在上、輕視百姓,是初心不堅、信仰不真、黨性不純、作風不實的具體表現。這既是個人認識問題、能力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宗旨問題。對黨員干部來說,與百姓“血肉相連”“魚水情深”,不應停留在嘴上說說、紙上寫寫,而是要鐫刻在心靈上,落實在具體行動上。事關全局、事關命運的大事要抓好,對老百姓托付給我們具體的事情也要抓好。能不能芝麻開花節節高、農民收入年年增、居住環境適宜不適宜、住房怎么蓋、孩子上了大學找到找不到工作、看病方便不方便、空氣是不是新鮮、飲水衛生不衛生、吃得是不是放心、安居樂業的環境怎么樣、老有所養能不能落到實處、農民工的工資能不能及時兌現等等,都是我們肩上的責任,都需要認真地扎扎實實地去做好。要自覺主動地深入基層,到村鎮轉轉,到地里看看,到家里聊聊。看看老百姓最想什么、最盼什么、最恨什么、最難什么,摸準實情,分步施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和險阻,要有仁心,更要細心。想擔當、善擔當、敢擔當、會擔當、勇擔當。把精心謀事、潛心干事、用心成事的工作實效做在老百姓的心坎上,讓老百姓從內心里發出笑聲來。
當好“老百姓的官”,努力樹立為“官”好形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放下架子,樹起樣子。”廣大群眾對貪官與腐敗分子深惡痛絕,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極為不滿。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時常對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照黨章黨規,對照人民群眾的期盼,對照先進典型、身邊榜樣,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方面存在的差距;找一找在群眾觀念、群眾立場、群眾感情、服務群眾方面存在的差距;找一找思想覺悟、能力素質、道德修養、作風形象方面存在的差距,做到警鐘長鳴,有的放矢地進行整改,防止思想滑坡、行為滑坡、作風滑坡,變成老百姓討厭的“官”。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組織給你權力,但不代表你有高強本領;組織給你榮譽,但不能給你實干水平。因為,“干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增長,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只有這樣,才能在自我革命中不斷前進。用信仰的忠誠、政治的堅定、廉潔的底氣、擔當的才華,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和廣大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摸爬滾打,砥礪前行,成為受廣大群眾歡迎的“老百姓的官”。
作者單位:贛榆區政協理研會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