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梁紅燕
前兩天,時下很火的演員李現在新華社客戶端上了一堂健身課。現哥這么拼,連云港的小伙伴情況怎樣呢?
數據表明,形勢不容樂觀:
6月28日上午,2018年連云港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藍皮書正式發布。本次監測點涵蓋27所中小學,人數為9846人。監測范圍包括體能素質、形態發育、肥胖程度、身體機能四大方面。
其中有兩個結論值得家長和學生關注:
其一,是男生小胖墩增加。藍皮書顯示,“城市學生的總能量攝入大于能量的支出,說明城市學生的生活方式趨向于累積更多的能量,多余的能量轉化成脂肪,影響體重。男生肥胖率提高,女生肥胖率下降。”
其二,是學生近視形勢嚴峻。“與2017年的平均視力比較后發現,我市所有年齡段學生的平均視力水平基本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改善學生視力的問題較為嚴峻。”
動起來,場地越來越多
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藍皮書數據讓人擔憂,再次引發了對青少年加強體育運動的關注。
目前,市區運動的場地正逐漸增多。孔望山下的海州體育館集聚了大量人氣。7月底,體育館二期開工,明年就可以投用。
除了體育館,幾大公園都鋪設了健身步道。每到傍晚,郁洲公園、蒼梧綠園、海州公園的步道上,都可以看到服裝統一、帶著小型播放器、列隊疾走的中老年隊伍。還有各處稍有規模的門前廣場,廣場舞大媽們也不畏酷暑,表現優秀。相比之下,和爸爸媽媽一起來鍛煉的孩子們反倒沒有中老年選手這樣的規模和堅持。
其實即便不去場館,不去公園,現在大部分小區都配備了健身廣場,也是孩子們運動的好場所。
動起來,科學分配時間
相信對很多學生和家長來說,總會覺得“沒有時間”做運動。
其實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發文,提出幼兒應每天參加體育活動兩個小時以上,其中1小時應為具有一定強度的戶外運動。
對學校也有明確的規定:確保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體育課,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階段每周2課時。中小學校每天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
在家里,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的家長,不僅需要調整喂養模式,減少小胖墩,還要轉變一直以來的過多重視文化課的思維模式,從孩子滿滿的日程表中,排出專門的時間科學運動,而不只是跑跑玩玩透透氣。
動起來,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很多家長擔心運動和學習的時間沖突,這里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劃”,即在沒正式上課之前,讓學生早7點到校,跑步、做運動,要運動到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才開始上課。
結果顯示,運動之后學習,學生更清醒,上課的氣氛好了,記憶力、專注力也增強了。
原來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我們每年采訪的高考高分考生,絕大多數都是熱愛運動的達人,也印證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