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肖婷婷 李大偉 張開虎)初夏,漫步在小尤塘村,一排排農村小別墅整齊劃一,一棵棵綠樹簇擁著村莊的水泥路, 成片成片的桃林郁郁蔥蔥,如蘇州園林般精致卻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民公園映入眼簾……“童謠尤塘”處處賞心悅目。2018年9月,該村開始實施“童謠尤塘”項目,致力建設“環境優美宜居、產業生態高效、生活文明健康”的美麗小尤塘,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幸福圖。
村民戶戶住別墅逛公園
雨后的小尤塘,空氣格外清新。在藍天白云綠樹的映襯下,村里成排成列的三層小白樓格外耀眼。在村入口處,如蘇州園林般精致卻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民公園時不時發出鳥鳴聲。“在咱們這里,家家戶戶住別墅,出了家門就是公園,村民幸福指數特別高。”尤塘村支部書記李小飛自豪地說。一個村莊的村容村貌不僅直接影響著群眾的居住環境,也反映著村莊的精氣神。
小尤塘村,位于東海縣石湖鄉駐地東北4公里,屬于石湖鄉尤塘行政村的下屬自然村,全村僅68戶276人。2018年9月,該村利用移民資金正式實施“童謠尤塘”項目,致力建設“環境優美宜居、產業生態高效、生活文明健康”的美麗小尤塘。如今,村里建起了農民新居,清一色的三層小樓,村間全部鋪設水泥路。“鄉政府出錢修路,建公園、搞綠化,號召村民講衛生、講文明、講公德,村里的環境現在是越來越干凈漂亮了,以前怎么都不會想到村子能像花園一樣美。” 村民劉繼明滿心歡喜地說,“住在這樣的村里,比住城里別墅還好。”
采訪當天,村民徐華則指著家門口諾大的農民公園說,在很多人的意識中,閑暇時間逛公園一直是城里人的“專利”,如今小尤塘村里的村民在家門口也可以溜達公園。在公園里,不僅有很多花草,還有小橋流水,你很難想象到這里以前是一片雜亂與破敗。
全力打造鄉村旅游新名片
小尤塘村地處東海國際農業合作示范區的核心位置,464省道、晶都大道、農科大道、湖西路環繞四周,交通區位優勢獨特。與此同時,它緊鄰西雙湖景區、東海盆景園、四季果園、火龍果園、現代農業觀光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也正因此,我們才想在這里建一個農業旅游項目,讓周邊的城里人到這里有吃、有玩、有體驗,有收益。” 李小飛說。希望不斷借助西雙湖風景區、溫泉旅游度假區、國際農業展示區的旅游資源優勢,逐步將小尤塘打造成觀光旅游、餐飲游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模式、多層次的鄉村旅游新品牌。
在村的四周,是成片成片的桃林,一顆顆小青桃已開始掛上了枝頭。李小飛告訴筆者,小尤塘村從80年代便開始種植青桃了,目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約600畝),基本上具備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的條件。在此基礎上,村里在今年又成立了石湖福桃合作社以及東海福文化農旅發展有限公司,打算通過企業+農戶+合作社的種植模式,帶動創新尤塘青桃的種植管理和銷售,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同時帶動本地農旅項目發展。
“童謠尤塘”留住濃濃鄉愁
采訪中,筆者一直在疑惑:該村實施項目為何取名“童謠尤塘”呢?該項目設計師倪偉銘說,東海民俗文化歷史悠久,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而他正是通過民謠傳唱了解了東海源遠流長的福文化,得知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該縣逐漸形成了“福如東海”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寄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東海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福文化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與追求。“也正因為此,在與村領導交流溝通后,我們在尤塘農民公園內重點打造了民謠雕塑文化長廊,重點突出‘福如東海’中的‘福’文化,提升村莊文化內涵,也留住濃濃鄉愁。”
如今,園內已栽種上了多樣化的綠植,與民謠、童謠有關的景觀小品也在加緊建設中。“‘童謠尤塘’項目是我鄉重點打造的集休閑、養生、觀光、民俗為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也是我鄉三產融合產業模式的初次嘗試,它已逐漸成為我鄉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典型樣板。”該鄉黨委書記馬向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