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華燈初上,東海縣雙店鎮竹北村黨群服務中心偌大的百姓大舞臺上,一群時髦的小媳婦老大媽歡快地起舞。扭臀、轉腰,配著那手勢、那眼神,一點不亞于專業人士。圍觀村民的加油喝彩聲此起彼伏,人們沉浸在快樂祥和的夜色之中。
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是不斷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標,也是高水平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雙店鎮因勢利導,通過組織培訓,進一步激發鄉村婦女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熱情。現在,雙店鎮“東方美花之魂”“花之夢”“花之俏”“花之戀”一個個冠名委婉動聽的廣場舞隊應運而生,涌現骨干隊員500余人。鎮里連續4年舉辦“雙店杯”廣場舞大賽,為她們提供施展才藝的機會,一個個新潮農家女輕歌曼舞,大“秀”風采。眾姐妹廣泛參與進來,不僅增強了村民的集體意識,展示現代農家女的精神風貌,也帶動了村風民風的好轉,凝聚了人心。
實際上,近年來,我市不斷以群眾文化“百千萬工程”為引領,加大對農村優秀文藝骨干的扶持培育力度。
大力實施“結對子、種文化”工程,定期分級分類舉辦從業人員、文藝愛好者培訓班,培育基層“造血”功能。同時大力發展民間文藝團隊和志愿者隊伍,引導群眾自發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自娛自樂的文藝活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我們每天都在唱著過、笑著過、樂著過。這不,今晚的健身秧歌馬上就要開始了。”天剛剛黑下來,浦南鎮康寧社區老人王振花,早早拿個凳子搶占了“有利地形”。與此同時,在江浦村文化活動室,一名從海州區文化館請來的老師,正在指導文藝骨干排練舞蹈。“浦南草根文化有兩多:民間文體活動團體多、活動場所多。全鎮19個村(社)有40多個文化活動站點,每年有100多場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文藝演出。”浦南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打造適宜的農村草根文化發展環境,浦南鎮開展了農村文化建設“三一三”活動。重點抓好3個基層文化典型、10個群眾文化活動組織、300名業余文藝骨干。這期間,海州區文化館每年都要聘請一批文藝專業老師,對海州區農村的文藝愛好者和小劇團、文化大戶等進行免費培訓,力求草根文化在自編自演中不斷豐富文明創建內涵。
實際上,我市各縣區鄉鎮基層都活躍著一大批“草根文藝家”,他們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道路上不遺余力。“這里有我最喜歡聽的淮海戲,還有我最喜歡看的‘花船’。這里是我們老年人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家住灌南縣新集鎮的72歲葛老漢,每天下午都會來到位于縣城鄭于大溝西側的一處小游園里。這個小游園里活躍著好幾支民間文藝團隊,也吸引了數百名來自周邊的中老年文藝愛好者。大家用甜美的歌聲和歡快的舞步展示出自己的風采,在唱唱跳跳間愉悅了身心,增進了交流,也在不知不覺中促進了城市文明。小游園不僅成為傳統文藝的大舞臺,也成了市民文化娛樂的好去處。(□ 張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