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筆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剛剛公布的2021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顯示,去年,我市兩大海濱浴場———蘇馬灣海水浴場、連島海濱浴場水質保持優良狀態,成為廣大游客和市民消暑休閑的好去處。
我市地處蘇魯交界、海州灣、沂沭泗流域最末端,是上游蘇北魯南地區主要泄洪通道,領海基線內管轄海域面積7516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211公里,處于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最下游,有流域性河道4條,區域性河道19條,有15條主要河流直接入海。近年來,我市以實施海州灣“灣長制”為抓手,大力推進海洋生態環境整治工作,開展入海河流水質達標攻堅,實施重要入海河口鄰近海域生態修復,加強漁港碼頭環境整治,排查入海排污口并開展溯源整治,推動近岸海域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建立健全攻堅責任體系。近日,筆者跟隨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在連云區巡查時,看到沙灘上偶有垃圾。巡查人員立馬按照灣長清單撥打屬地灣長的電話,及時交辦問題。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完善市、縣(區、管委會)、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灣長體系及市縣兩級近岸海域考核點位責任體系,充分發揮各級灣長尤其是高層灣長在管灣、護灣中的統籌協調作用,切實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與此同時,將近岸海域水質達標情況作為評價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以考核“指揮棒”倒逼治污攻堅出實績。2021年全年,我市共開展4次督查巡查,并交辦相關問題,積極促進問題解決。
建立健全監測評價體系。建立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通報制度,每月開展近岸海域考核點位、重點入海排口、港口碼頭以及入海河口鄰近海域監測,針對我市水質不穩定的考核點位,布設22個水質點位實施加密溯源監測,查找分析超標原因,為考核點位“達標減量”提供科學依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通過建立近岸海域水質監測評價與通報制度,實施近岸海域考核點位以及重點入海排污口、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河口等重點區域月監測評價,充分展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堅成效。此外,明確督查巡查內容及市、縣兩級灣長辦職責,逐級壓實責任,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
建立健全精準管控體系。我市委托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污染源解析工作,深入評估研判我市海洋污染形成機理和趨勢變化。建立健全入海閘壩管控體系,新建30個入海閘壩視頻監控,與水利部門已有視頻監控共享,動態管控陸源污染物入海通量。實施養殖尾水在線監測試點工程,在青口鹽場池塘養殖集中區、海頭鎮小口村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等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今年,我市還將依托開山島、秦山島、贛榆海洋牧場觀測平臺等,建設4-5套近岸海域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進一步保護海洋環境。(記者 周瑩 通訊員 張晴)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李江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