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對市民而言并非新鮮事,但缺乏專業的廚余垃圾處理設施,一直是我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時面臨的難題。昨日,筆者從市垃圾分類辦獲悉,今年我市將新建8個廚余垃圾分散式處理設施。屆時,建成后全市廚余垃圾日處理量可達120噸。
今年4月1日,《連云港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正式由“三分類”變為“四分類”,增加了對廚余垃圾的單獨投放、收集和處理。全市也陸續加大了對廚余垃圾處理終端建設投入力度,各縣區加快了廚余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速度,大力提升終端處置能力,補齊處理“短板”。
為實現末端廚余垃圾處置消納,2021年,我市首座廚余垃圾處理終端在贛榆區建成并投入運行,日最大處理能力3噸,對贛榆主城區分類出來的廚余垃圾實行“專桶收集、專車收運”,通過對廚余垃圾破碎、脫水、好癢發酵等無害化處理流程,制備成肥料實現廚余垃圾資源化再利用,基本滿足主城區垃圾分類小區分出的廚余垃圾處理要求。
據了解,市城管部門在全市積極推廣贛榆區廚余垃圾處理模式的同時,鼓勵各縣區結合自身特點建設廚余垃圾處理終端,鼓勵有條件的小區自建小型廚余處理終端。
值得一提的是,灌南縣怡景嘉苑小區結合自身實際,在小區內新建了小型的廚余垃圾處理終端,最大日處理能力1噸,能夠滿足本小區分出的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先做到廚余垃圾處理不出小區。
“廚余垃圾就地處理的好處在于從源頭上進行管控。同時,解決了廚余垃圾收集難、轉運成本高以及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問題。”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我市通過獎補資金配套下發廚余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經費240萬元、車輛購置經費42萬元,今年我市還將在海州區、連云區、贛榆區、開發區等地新建8個廚余垃圾分散式處理設施,預計下半年建成并逐步投入運行,建成后,全市廚余垃圾最大日處理量可達120噸,足夠應對廚余垃圾的終端處理,使之“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利用。 (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李江 邵尉致)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