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事雖小,卻是大民生。究竟什么原因導致了城市停車難?如何對癥下藥破解這一難題?昨日,筆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我市印發《關于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過對車位的合理設置、使用、管理來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
《通知》指出,到2025年,全市城市機動車停車泊位與機動車擁有量之比達到1.2:1,城市路內停車泊位比例降至停車泊位總數的10%以下,基本建成配建停車設施為主、路外公共停車設施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城市停車供給體系。城市中心商業區、城市社區、醫院、學校、交通樞紐、旅游景區、夜經濟活躍區等重點區域停車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到2035年,我市將建成布局合理、供給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車系統。
■ 疏堵結合
緩解夜間占路停車問題
因為小區車位緊張,夜間占路停車的問題在市區不少小區門口比較突出。家住海州東部城區的王悅悅每天最頭疼的事就是“找車位”,“我們小區停車位配比不夠,不少人都是在小區外就近找車位停車。有時候晚上回來遲了,要跑很遠才能撿個漏。實在撿不到,只能占路停車。早上又得早早趕過去把車開走,擔心堵了別人的車。很不方便,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有效解決停車難題。”王悅悅說。
緩解夜間占路停車問題,需要疏堵結合。目前,全市有148個公共停車場3.3萬余個停車泊位,路內臨時停車泊位9.5萬余個。日前,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也發布通告,加強對“僵尸車”、安裝地鎖等長期占用停車泊位違法行為的治理,進一步釋放停車資源,便利市民停車。市發改委投資處處長孟鵬球介紹,結合現實情況,我市要求新建、擴建、改建建筑物配建停車設施與建筑物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確保城市發展速度和停車場需求相匹配。同時,城市居民區周邊可設置公休日和節假日以及夜間時段路內停車泊位,具體可允許停車時段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確定并在停車路段明顯位置公示。力爭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區公交車夜間占道停車。
■ 智慧停車
加大應用場景拓展覆蓋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劇增,停車場短缺匱乏、通行效率低、收費貴、安全隱患高成了當前停車環境中的痛點和難點。特別是節假日的景區景點、商超綜合體停車場,經常會堵得水泄不通。
提升停車管理信息化水平,無疑會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知》提出,在全市主要交通樞紐、商業區、醫院、旅游景區等率先安裝ETC收費系統,加快推進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應用。在加速ETC應用場景拓展覆蓋的同時,強化路內、路外停車資源數字化和智慧化管理,優化市智慧停車綜合管理系統平臺,集成停車信息查詢、實時停車信息引導、電子支付等功能,推動城市停車資源共享和供需快速匹配,減少尋位繞行時間與距離,方便群眾就近停車。
此外,綜合利用5G、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探索開發更加綠色、更加智能停車服務新模式。建設集成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數據中臺等各項關鍵技術的城市智慧停車APP,實現停車服務的多元化多場景應用。
■ 錯時開放
實現停車資源高效共享
在現有停車泊位有“缺口”的情況下,如何盤活資源很重要。比如節假日里,在景區景點和商業圈周邊,隨處可見市民游客無處安放的車輛,而此時,周邊一些機關、國企、事業單位的部分停車位卻處于閑置狀態。
為了激活這些資源,我市提出將鼓勵機關、企事業等單位將停車設施信息接入市智慧停車綜合管理系統平臺,在加強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在空閑時段(公休日和節假日、夜間)向社會開放停車設施。
市發改委投資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還鼓勵商業設施、寫字樓、旅游景區、體育場館、學校、社區等停車設施錯時共享,在空閑時段向社會開放。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連云港市智慧停車綜合管理系統平臺及各類城市智慧停車APP實現車位共享,提高停車設施使用效率。
“錯峰共享,閑時共用。盤活閑置車位資源,不僅方便了大家,也有利于維護區域停車秩序,城市道路更安全更順暢,也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體現。”王悅悅表示。(周瑩 連發)
總值班: 吳弋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