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鵬 通訊員 楊菲菲)石英企業有余熱,能源企業能回收,雙方坐在一起會發生什么化學反應?在市工信局舉辦的大中小企業融通活動中,雙方在長達幾個小時的對話中發現新的市場機遇,即將石英企業生產中產生的余熱變為電能。“目前,港城能源企業已經組成團隊,深入到石英企業調研,尋找相關的技術路徑。”市工信局副局長孫和衛高興地說,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讓大企業的技術和中小企業的需求無縫對接,產生了化學反應,促進新的市場需求產生,讓港城大中小企業融通起來。
在東海縣一家石英企業的制品車間內,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潔白的石英砂被投放在熔爐中,經過兩千四百度以上的高溫熔化,被拉制成一根紅彤彤的石英管。生產人員將其放在水中冷卻,室內溫度一下子上升到50多度。工人們即使在冬天依舊穿著短袖短褲,直冒汗。這家企業相關負責人趙經理感嘆地說,作為耗能比較大的行業,石英企業每年都需要支付大量的電費,如果能把這部分余熱收集起來,可以有效降低企業能耗。
“你們考慮將余熱搜集起來照明或者降溫嗎?”聽到石英企業的煩惱,參加中小企業融通活動的太陽雨集團副總工程師張永慶提出了一系列余熱回收方案。他說,我們可以借助熱泵技術構建余熱回收核心系統。即在車間內進行熱氣收集利用,通過熱泵再轉化為辦公樓的供暖、儲存熱能進入水箱制取熱水等形式,達到廢熱利用、車間降溫、工人獲得舒適工作空間等多重效果。根據計算熱泵技術通常具有三到五倍的轉化率。即泵機每消耗一度電可以產生三度電以上的效能。以在徐圩新區的電解氫車間為例,四臺空氣源熱泵機每小時產熱量320千瓦時,相當于每小時產生320度電的效能,每臺設備的成本在50萬元到60萬元,運轉頻率高,預計一年半左右設備費用就可以回本。
“這個思路很不錯,我們還想在供電上有所突破。后續想請專家們來我們車間實地考察,尋求一個最精準的解決方案。”趙經理聽到太陽雨專家給出的技術支撐方案,又提出了新訴求。目前,太陽雨專家團隊已經深入到企業內部,對生產各個環節進行診斷 ,為企業定制能源循環方案。
“大企業有技術,小企業有需求,有效形成大中小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有助于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市工信局中小企業處處長徐長弟表示,未來,我們將圍繞產業鏈組織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對接,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形成親密的供應鏈合作關系,促進大中小企業對接合作、融通發展。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校對 徐蕾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