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 王超 姚紹莊 吳蘇紅) 5月1日起,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域全面進入海洋伏季休漁期。我國海洋伏季休漁制度自1995年開始實施以來,已有將近30年的歷史。資源監測顯示,實施伏季休漁后,海洋漁業資源得到有效恢復。漁業資源的恢復讓人欣慰,不過作為消費者,此刻最關心的問題是——休漁期間,海鮮自由如何保障,還能愉快地吃海鮮嗎?
休漁不斷“鮮” 特色白蛤產銷旺
5月5日凌晨,贛榆區海頭鎮海州灣畔灘涂一望無垠,天邊出現一道紅霞。近處,一字排開的20余名耕海農婦正趁著潮落的間隙,面朝大海用小鐵耙翻耕海沙搶收白蛤。
進入5月,贛榆區海頭鎮千畝灘涂養殖白蛤進入收獲期,再度迎來銷售旺季。在灘涂勞作的承包人蘇長千介紹,他承包了300余畝的灘涂,每天能收獲1000余公斤的白蛤,根本不用到市場去賣,海鮮經紀人會來灘涂收購。目前,白蛤市場批發價格每公斤9元左右,這樣的產銷態勢能持續到今年10月份。
據介紹,海頭鎮沿海灘涂海水與淡水交換頻繁,適宜白蛤生長,養殖出來的白蛤殼薄、肉肥、汁多,味道鮮美,每年5月是白蛤肉肥味美的最佳時節。今年,該鎮白蛤養殖面積達1000余畝,產出的白蛤成為當地海鮮市場的“搶手貨”,除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外,還遠銷南京、寧波等國內各大城市。
海水養殖技術“迭代” 保障市場海鮮供應
連日來,筆者走訪市場發現,雖然已經進入休漁期,但是海鮮市場以及超市海鮮區內,各類海鮮還是很豐富。銷售商販表示,休漁期間的海鮮來源主要是兩方面:海水養殖和進口。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96.1萬畝,其中海水養殖面積70.3萬畝;全市水產品產量83.1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產量36.4萬噸;海洋捕撈產量11.5萬噸,遠洋捕撈產量4.1萬噸。
實際上,大家日常餐桌上的海鮮都是以養殖為主,如扇貝、貽貝、魚貝等貝類基本都是水產養殖的。同樣,像比目魚、鱸魚、海參等也以養殖為主。
最近這幾年,我市的海水養殖技術飛速發展。市農業農村局漁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連云區大規模養殖的牡蠣,基本都是通過人工選育的三倍體,三倍體的牡蠣又肥又大,長得還快。還有我市的南美白對蝦養殖,不僅可以靠海水養殖,還可以淡水池塘混養,而海水養殖不受伏季休漁的影響。
當然,休漁期間,也不是禁止任何人在規定海域進行漁業捕撈。首先,有一部分持有專項捕撈許可證的漁船,還是可以按照規定進行出海作業的。伏季休漁期間,我市將開展毛蝦、銀魚以及4種作業類型(刺網、桁桿拖蝦、籠壺類和燈光圍(敷)網)專項捕撈。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