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茜文 孫晨晨 王雅萱)13時,在海州吾悅廣場一家網紅韓餐店,筆者被告知就餐需要排隊1個多小時。而這樣的場景在港城周末商圈幾乎是一種常態。
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我市線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分別增長 28.3%、12.3%、5.3%、16.5%。面對消費降級的普遍感覺,港城消費市場的溫度咋有點“溫熱”呢?近日,筆者走訪港城商圈,探尋市民消費增長背后的“秘密”。
商圈、街巷
是港城消費熱點地區
夏末秋初,晚上7時許,筆者來到了鹽河巷,看到消費人群正在陸續增加。
“這是一個網紅打卡點,3個梅花糕11.8元。”手捧熱乎乎、軟糯糯梅花糕的殷女士告訴筆者,“前段時間舉辦的‘西游’評書、津味相聲以及各種樂器表演等,也讓我愿意晚上出來體驗夜生活。”
夜生活一直是港城消費經濟主要貢獻者。根據第一財經大數據顯示,我市21時到24時在外人群數量位居江蘇前列,這就是連云港夜間消費龐大的人群。
根據高德地圖9月20日數據顯示,在過去一段時間有10多萬人曾經到鹽河巷、民主路打卡。而同期隴海步行街只有400多人,可見有網紅效應的街區比傳統商業街區更加吸引人前來打卡。
同商業街區相比,港城商圈也是港城市民消費潛能釋放的主要場景。在吾悅廣場采訪時,筆者發現其餐飲店鋪今年新晉品牌超過5成,一些外地的網紅店鋪陸續在這里布局。711便利店、羅森首店都在此處落地。吾悅廣場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夏季以來,餐飲消費同比增長超過20%。
而根據大眾點評數據測算,連云港地區開店數量排名前十的,近一半為餐飲品類。
餐飲火爆的同時,商圈經營者也表示,目前,零售業銷售業績增長還需要再發力。七夕節是黃金銷售的旺季,然而因為金價漲幅較大,港城大多數商家黃金銷售業績平淡,吾悅廣場提前給予消費者補貼,出現了小額增長。可見商家促銷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雖然零售總體表現一般,但是兒童經濟、年輕人消費卻保持較快增長。在吾悅廣場二樓的二次元谷子店,各色各樣的動漫小卡、玩偶以及盲盒陳列其中。店鋪員工介紹:“來買谷子的以學生居多,尤其是初高中的學生。一些大IP聯名的,例如奧特曼、小馬寶莉、第五人格、蛋仔派對等賣得非常好,同學們每次一買都是5張起步。”
而“Z世代”群體,則青睞盲盒戰果,因為盲盒消費已成為他們之間的“社交貨幣”。筆者來到蘇寧廣場的連云港泡泡瑪特線下門店,各式各樣精美的玩具被放置在玻璃盒中展示,展示盒旁邊則圍滿了年輕人。“我們店內的盲盒基本都是69元,最便宜的泡泡萌粒僅需個位數,目前最貴的是這款飛天小女警,1499元,大多數顧客都會選69元的盲盒。”泡泡瑪特門店的營業員說。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買盲盒成了年輕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新興消費群體
帶動港城消費增長
“我在北京很多年,近期才回到連云港。這些年連云港變化很大,過去一二線城市專屬的星巴克、網紅奶茶、劇本殺以及貓咖館,連云港現在都有了。”北漂5年,今年決定回到家鄉的李先生說。
李先生感受的連云港正在歷經一、二線商業品牌下沉。據統計,截至2023年,僅海州六大商場現營業品牌約1200個,其中連云港首店數量188家,占比超過17%。蘭蔻、雅詩蘭黛、阿瑪尼國際化妝品三大品牌也陸續入駐蘇寧廣場,完成了港城首店開業。
首店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通過吸引品牌首店入駐,能夠豐富城市的商業業態,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進一步激發城市商業的消費活力。以茶飲市場為例,曾經創造了風靡市場臟臟包的“樂樂茶”,于今年9月在連云港萬達廣場開設首店。至此,“網紅奶茶三巨頭”成功在連云港齊聚。
一、二線品牌下沉究竟為啥?看中的可能是這個城市的新興群體。
2009年,港城啟動沿海大開發,徐圩新區快速建設,連云港石化基地全面鋪開。根據不完全統計,隨著徐圩新區興起,連云港石化基地新增數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產業工人。其中大專以上的從業者比重較高,帶來城市新的消費人群。與此同時,我市每年過千億的產業投資,也帶動了一批來自一二線城市的中產來到港城,支撐港城消費市場新消費群體的出現。
隨著外地求學學生群體回歸連云港,他們的消費習慣被帶回來,也帶動了一、二線商業品牌三線城市增長機遇。
新品牌的進入,也帶動了消費需求的釋放。在蘭蔻柜臺,筆者看到一些消費者正在試妝。小張表示,原先買蘭蔻產品只能在網上購買,外地體驗。現在可以在家門口體驗了,消費體驗感比較強。
因此,商家對首店入駐非常看重。蘇寧廣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蘇寧廣場即將有兩大首店品牌入駐,其中包括連云港華為旗艦級體驗店和安踏冠軍店。其中華為旗艦級體驗店已第一時間上架最新款的華為手機,并有問界全系汽車。此外,全球潮玩知名品牌X11將于今年11月在蘇寧廣場開設首店。
因為有固定的消費群體,一、二線品牌下沉后可以快速積累人氣。以喜茶為例,在連云港,喜茶開設了8家門店,火遍全網的霸王茶姬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開設10余家門店。19時,筆者在蘇寧喜茶門店點餐時,發現其線下點單已經排到了300多號。“火爆的時候,一天能賣八九百杯,點一杯需要等半個小時。”霸王茶姬的工作人員向筆者介紹。
消費熱還需優化服務供給
“自從允許21時后在商業街擺攤,我便每天都來,忙到24時。”小吃攤主孔姐邊打雞蛋邊說,“晚上來這里的以學生和上晚班的年輕人居多。附近連云港外國語學校的高中生可喜歡吃我的烤冷面了,下了晚自習后好多人會來買,也有家長幫孩子買的。”
在談及政策變化對經濟的影響時,孔姐笑容滿面地說:“影響是真的大!每天晚上擺攤比以前多幾百元的收入。”
雖然只是一條允許擺攤的政策,但是卻催生了若干個像孔姐這樣的小攤主,帶動了新的消費客群出現,刺激了城市消費。
為了進一步提振消費市場,海州區大力推進便利店經濟的發展。以優同便利店為例,該便利店在連云港共有8家。在位于蘇寧廣場的門店,營業員介紹,中午和18時是店內的營業小高峰,一些工作較忙的上班族會把這里當成“小食堂”。便利店還支持送貨上門,美團下單,25分鐘就可送到家門口。
711便利店作為全球知名連鎖便利店,今年5月25日以首店形式快速在我市落地營業,開業首日營業額就達32.8萬元。
然而,必須承認,當前,港城商業催熱還需要多方發力。以海州蘇寧商業中心、利群商業廣場、萬達商業中心以及吾悅商業中心為例,騎電動自行車需約15至30分鐘,公交需約25至45分鐘,兩兩之間距離較遠,難以形成商圈聯動,影響了商氣聚攏。
價格內卷也影響了港城消費利潤增長。據統計,截至目前,連云港海州區各色火鍋店共150余家。在面對連鎖品牌的大額補貼和大規模品牌宣傳下,本地自營品牌很難在價格上取得優勢,因此很多港城人熟悉的店鋪紛紛關門了。
當前,消費正在成為城市經濟增長重要力量,港城相關部門、街區需要進一步完善商業設施配套,增強優質消費場景供給,避免同一商圈過度同質化競爭,讓港城消費真正地熱起來、火起來。
本文配圖為資料圖片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