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在贛榆區G228國道與龍王河特大橋交匯處,往西南方向望去,一架嶄新的巨型龍門吊巍然矗立,頂部橫梁處“江蘇海州灣船業”的字樣清晰醒目,一塊重達50多噸的船體分段正被緩緩吊起,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壯觀。
去年8月份以來,江蘇海州灣船業有限公司投資4000多萬元對老船塢進行改造升級。這架龍門吊是海州灣船業從河南一家機械公司量身定制的一件造船重器,它載重100噸,橫跨22米,雙懸9米,起升高度28米,配備一個50噸、兩個25噸、一個10噸的四鉤起重系統以及2噸懸臂葫蘆起升一臺。這意味著今后海州灣船業能夠輕松拿捏100米以下船體甲板板面及分段內構件的拼裝需求。而在這之前,海州灣船業使用的汽車吊只有25噸吊重能力,效率低、人工多。
穿行在海州灣船業公司院內,只見一艘艘半成品的平頭工程船和翹頭捕撈船有序停放在造船塢臺上,工人們頭戴防護裝備,在各自工位認真進行著切割、焊接、打磨、整理等工作。誰能知道,去年8月至今年2月,這里的船塢臺經歷了一次從地表到地下立體式、全方位的改頭換面。
地表,老塢臺上的船體橫移軌道和造船設備全部拆除,2000平方米的橫移區不復存在,僅此一項變革就可多停放30艘船。加上原來的軌道被盤車取代,大大增強了船體移動的作業效率和靈活性,從而使得新塢臺可停放100多艘船,比改造前多出60艘。船舶下水塢道由原來的10米寬擴建為20米寬,以滿足5000噸以下船舶的上下水。另外,新塢臺不僅安裝了大噸位的門式起重機和承載力翻倍的卷揚機,而且更換了拉塢設施,新建了數控加工車間、油漆車間、噴砂車間、危廢庫房及配套環保設備,鋼板用激光和等離子切割取代了原來的手工切割,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精細度,由此帶來船舶分段建造效率提升40%。
看不著的地下,才是這次“變臉”工程的重中之重。全廠面積4萬多平方米,每隔2米就要灌注一根深度8至12米的水泥樁,全廠共灌注5000多根,為的就是增加新塢臺的承重力,為承建100米以下的中等船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大手筆出自海州灣船業的“少東家”尹相日。他介紹,2014年,為了提高漁船作業的安全性,國家提出“木改鋼”計劃,用鋼質漁船代替木船。這個國家計劃給造船業帶來了巨大變化,連續3年,前來訂船的船主排起了長隊,以至于現在僅贛榆區就有近2000艘鋼質漁船,推動我市海洋經濟快速發展。
海州灣船業就是在那一年“調向轉型”的。這家成立于2008年11月的木船塢開始向鋼質造船廠蛻變,最高峰的頭三年,平均每年造船達50余艘,造船的資質也由2014年的30米提升至2016年的45米。
2020年,不到30歲的尹相日從父親手里接過“帥印”,開始掌舵海州灣船業。彼時,連云港地區船業公司已有12家,海州灣船業作為一家民營獨資企業,如何在全市船業公司中成為重量級的存在?這是尹相日上任公司總經理以來殫精竭慮的頭等大事。
“以前連云港地區的鋼質漁船相對于浙江等沿海地區的船只偏小一點,但是近些年,咱們的船只越造越大,質量也越來越好,這是連云港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體現。”尹相日意識到,必須升級造船資質段位、提升造船工藝質量,才能確保海州灣船業持續“揚帆”。
為此,尹相日申請將海州灣船業的造船資質提升到68米,同時開始頻繁奔波于舟山、寧波等地,考察大型造船廠的生產規模、先進設備、人才儲備和精細管理。“就像是修車一樣,我們只能修普桑,奔馳寶馬的活兒接不了。”越看越上火的尹相日下定決心對公司進行一次由內到外的徹底大變革。
除上述“變臉”工程之外,公司還掀起了一場“革心”運動。造船是一項在鋼鐵上迸發藝術火花的技術活,為了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為公司的文化靈魂,尹相日在花重金確保新船塢硬件設施和鋼材、焊材足夠“硬”的同時,又從浙江和江西等地花重金挖來了一批“硬手”造船技工。其中,從浙江臺州引進的造船技工金敬甫最拿手的活是分段構件焊接,不僅活干得非常板正,而且十分注重環保整潔,每次干完活都會主動用隨身攜帶的袋子把垃圾收拾干凈,所以在他工作時,尹相日經常組織工人前去圍觀學習。
既有這樣經常性的言傳身教、比賽練兵,又有全流程的質量把控,因此,作為第三方機構的連云港神舟設計院對海州灣船業建造的船舶開展的焊接拍片通過率達100%,“焊接質量好”成了船老大們交口稱贊的口碑。
“革心”不僅體現在工藝技術的傳承創新上,還映射在對工人安全生產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上。3月29日14時18分,“這是最后一次警告了,以后誰的料子再胡亂堆放,影響道路通行,告知不迅速整改,廠里派工整改到位,工班出費用。”這是安全環保巡檢員王永杰在公司員工微信群里發布的信息。每天,這樣的警示信息在微信群時常閃現。
“其實,我到浙江等地大型船廠考察學習,最讓我震撼的是人家對安全、環保的高度重視,一眼望去非常整潔干凈,我認為這兩項工作是驗證一家船廠是否稱得上現代化管理的基本標準,更是造船企業最根本的生存之道。”為了改變海州灣船業以往臟亂差的生產環境,更為了讓安全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尹相日不僅每年花費五六萬元處理危廢材料,而且每月花費兩三萬元雇傭專業人員進廠打掃衛生,并要求各工班每天下班前將所有廢鐵全部清除,所有用料碼放整齊,消除安全隱患,保證場地衛生。“我的工作理念是管理維度必須加寬,必須讓每個人知道公司的規章制度靠大家共同遵守,企業形象靠員工共同維護。”
軟硬雙向發力,讓海州灣船業的造船資質不斷提升,訂單也是源源不斷。今年春天,海州灣船業不僅成功取得90米長、4000噸位中等體量船只的建造資質,而且開始全力沖刺中國船級社(CCS)入籍船舶的建造資質。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公司共有31艘船建造訂單,其中,200多噸漁船22艘、500噸工程船7艘、3500噸甲板船2艘,要求今年8月1日之前必須全部交付,所以開年即滿負荷運轉。預計今年下半年也將有二三十艘船的訂單,修船業務每年都有二三百艘。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綠色發展的新賽道上,尹相日已開始提前布局。目前,海州灣船業正與中國海洋大學、江蘇省造船工程協會密切接觸,積極探討智能船舶、遠洋漁船的工藝設計、材料選用和人才輸送等事項,并與寧德時代對接交流,深度探索船舶儲能系統解決方案。
?“我們的目標就是創建蘇北地區造船業標桿民營企業。”尹相日躊躇滿志地表示,不久的將來,公司一定會拿到新能源船舶訂單。屆時,在全市船業從近海運輸邁向深遠海裝備的新征程上,海州灣船業必將得心應手、大顯身手。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