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連云港眼科領域迎來高光時刻,美國愛爾眼科CEO、國際著名屈光手術和角膜病治療專家王明旭教授到訪港城,開展學術交流與技術分享,助力港城眼科事業邁向新高度。此次活動正是愛爾眼科“共享全球智慧”戰略的生動實踐,旨在匯聚國際前沿眼科技術與理念,為本地患者帶來更優質的眼健康服務。
王明旭教授是好萊塢華人故事得獎大片“Sight”的原型,擁有美國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合醫學博士學位,且為特級優等生,同時還是激光物理博士。他曾擔任美國FDA眼科審查委員會前委員(華人歷史上第一位獲此職務者),現任愛爾眼科美國分部CEO,兼任美國邁哈里醫學院臨床教授,也是王明旭視力復明基金會的創會人。
王博士學術著作等身,撰寫了10本英文原著眼科教科書(7本翻譯成了中文 )。他發明了羊膜隱型眼鏡(被全世界廣泛運用),并發表了12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發表在國際最有權威的自然雜志上) 。在臨床手術方面,王博士完成了5萬5千多例激光眼科手術(其中包括4千多個醫生手術案例 ),他的病人來自于美國40幾個州以及全世界55個國家。憑借卓越貢獻,王博士獲得了美國眼科協會成就獎以及美國華人醫學會終身成就獎。
在此次連云港之行中,王明旭教授舉辦的科普講座備受關注。講座聚焦國際前沿的晶體老視手術——“第五次浪潮”。“第五次浪潮”代表著眼科手術技術的重大革新。在晶體老視手術的“第五次浪潮”中,王明旭教授介紹了一系列前沿理念與技術。從精準的眼部生物測量技術開始,利用先進設備獲取患者眼部精確數據,包括角膜曲率、眼軸長度、晶狀體厚度等多維度信息,為手術方案的定制提供堅實基礎。
基于這些數據,結合患者個體用眼需求和生活習慣,定制個性化手術方案。王教授強調,要提高老視晶體手術在所有晶體手術中的比例,注重手術視覺質量。這需要深度研究每種人工晶體的適應度,即與每個人眼睛結構的關系,這涉及基礎光學知識。特別是對于白內障手術醫生來說,角膜地形圖是一個薄弱環節,需要關注每個角膜的不規則度,以及每種人工晶體對角膜不規則度的容忍度,同時要考慮每個病人不同的需求。在手術方式上,重點闡述了屈光性晶體置換術等先進術式,通過替換患者原本老化的晶狀體,植入多焦點或可調節的人工晶體,有效解決老視患者遠、中、近不同距離視力問題,實現自然、清晰視覺效果。
講座現場,本地眼科同仁專注聆聽,積極互動。一位資深眼科醫生表示:“王教授分享內容極具前瞻性,讓我們對近視、老視手術有全新認識。例如個性化手術方案設計中對角膜高階像差分析,為提升手術精細化程度提供方向,我們在今后臨床實踐中會積極借鑒。”還有醫生感慨:“王教授帶來國際最新手術理念和技術,拓寬我們視野,尤其是在老視手術晶體選擇和手術操作技巧上的講解,實用性強,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很大。”
王教授特別強調,45 - 75歲的老視人群不應被動等待視力自然衰退。“老視并非不可逆的衰老過程,現代醫學技術已能提供安全、有效的解決方案。許多老視患者因錯誤觀念長期忍受視物模糊,不僅影響閱讀、駕駛等日常活動,更降低了生活質量。”他指出,新型老視矯正手術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已達到極高水平,患者應及時關注自身眼健康,把握治療時機,通過科學干預重拾清晰視界。
講座結束后,王教授并未休息,而是與連云港當地媒體展開深入交流,圍繞第二天的節目內容研討至深夜12點。雙方著重探討如何通過媒體平臺,向45歲以上老視人群科普老視成因、危害及新型矯正技術。王教授結合豐富臨床經驗,詳細闡述多焦點晶體植入手術對改善老視患者生活質量的顯著效果,并分享典型案例,強調“無需等待”的積極治療理念,力求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大眾正確認識老視治療,消除認知誤區。
次日(21號上午),備受矚目的授牌儀式在連云港愛爾眼科醫院舉行。王明旭教授親自為連云港愛爾國際專家工作室授牌。該專家工作室的成立,標志著連云港愛爾眼科將整合國際優質醫療資源,引入前沿診療技術與理念,為港城患者提供與國際接軌的眼科診療服務。未來,專家工作室將依托愛爾眼科全球連鎖優勢,定期邀請國際專家坐診、開展手術及學術交流,推動本地眼科診療水平與國際同步。
此次王明旭教授連云港之行意義深遠。不僅為本地眼科醫生搭建與國際前沿接軌學習交流平臺,促進港城眼科技術水平提升;也為廣大近視、老視患者帶來希望,讓他們了解更多先進治療方案。未來,連云港愛爾眼科醫院將以此次交流為契機,持續引入國際先進技術與理念,加強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為守護港城人民眼健康貢獻更多力量。
?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