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唐成文 張南寧)風吹沃野千重浪,又到一年豐收時。連日來,我市贛榆、東海崗嶺地區小麥已開始收割,希望的田野上鋪展開豐收的畫卷,沉甸甸的麥穗被“吃”進機器,金黃的麥粒“吐”入運糧車,整個收割過程一氣呵成。大面積收割,預計6月5日前后開始。
麥收時節,爭分奪秒。持續的晴好天氣下,昨日上午,贛榆區厲莊鎮西陡嶺村2200余畝崗嶺地小麥率先開鐮,標志著贛榆50余萬畝小麥正式拉開夏收序幕。西部崗嶺地區的小麥,由于土壤性質不同,比平原地區早熟一周左右,目前,厲莊、班莊等山區鎮的小麥已經成熟。為了把豐收的小麥及時收獲入倉,贛榆區農業部門抓住當前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調集人力機械,突擊搶收,確保成熟一塊收獲一塊。
“全鎮小麥面積在1.6萬畝,為抓住當下晴好天氣,我們大約一周把全部的小麥收割完畢,實現顆粒歸倉。”贛榆區厲莊鎮西陡嶺村黨員志愿者吉林軍介紹。目前,小麥長勢比較好,成熟度比較高,正是最適宜收割的時候。為了把豐收的小麥及時收獲入倉,贛榆區農業部門抓住當前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調集人力機械,突擊搶收,確保成熟一塊收獲一塊。
在東海縣雙店鎮雙店村,聯合收割機轟鳴穿梭,一排排麥穗被收割、脫粒,金黃的麥粒傾瀉進運輸車輛,現場一派繁忙而有序的豐收景象。“現在收小麥是真快,5畝地不到半小時就收完了。”雙店鎮雙店村村民楊帆捧起剛收獲的糧食,發出陣陣感嘆。雙店鎮雙店村黨支部書記翟朗朗介紹:“雙店村種有2000畝左右的小麥,趁著這幾天晴好天氣搶收搶種,預計在10天之內就能全部收完。麥收后,計劃在6月10日之前全部種上花生。”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戰略,通過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融合發展,逐步實現提單產、穩面積、增總產目標,筑牢國家糧食安全“耕”基。
今年,全市夏糧播種面積377.17萬畝,較上年增2.39萬畝,其中小麥375.20萬畝,大麥1.74萬畝。隨著優質品種加速推廣,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以淮麥、連麥、徐麥等系列為主體的中強筋小麥占比提升,種植面積占比超過66%,其中淮麥33為我市第一大品種,占比35.9%,連麥15、淮麥43、徐麥44等優質中強筋小麥新品種面積擴大趨勢明顯。
?“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全市特別是崗嶺高亢地區小麥越冬期、返青前期普遍受到干旱,對小麥生育進程、小穗分化等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好在秸稈深翻還田、種肥一體精量播種、鎮壓開溝等關鍵技術應用到位,旱茬麥及早播稻茬麥整體播種質量較高,出苗質量好,加上灌漿結實期,墑情、光照、溫度等氣候條件適宜,利于小麥后期產量形成。”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綜合研判,預計今年小麥單產較常年基本持平。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