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肖婷婷 葉新城 朱衛紅
前不久,市體育局公布了獲得2018年度連云港市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名單,全市共有5個項目獲得總額75萬元的資助或獎勵。而在去年,全市共有12個企業獲245萬元的總資助。與去年相比,獲得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的企業足足少了一大半。對此結果,一方面是體育產業企業的不理解,認為體育主管部門過于嚴苛,另一方面是體育主管部門的惋惜,準備好的專項資金未能按計劃花出去。那么,今年我市獲得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或獎勵的體育產業企業緣何銳減?
全市5項目獲專項資金資助
“芒果體育成立于2017年5月,主要致力于青少年的運動培訓。”獲得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芒果體育負責人李建介紹,他們充分利用社會資本打造芒果體育館,開設了籃球、羽毛球、網球、乒乓球、體適能、輪滑等一系列培訓課程,組織了一系列的賽事,在對孩子運動體能進行塑造的基礎上,同步關注孩子的性格與心理教育,努力讓孩子更健康、更優秀。
可以說,體育培訓業是體育產業中較具商業價值的行業,也必將迎來快速發展。“也正因此,我們將體育培訓類納入重點支持方向。而根據《關于組織申報2018年度市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的通知》要求,體育場館運營管理類、體育健身健康服務類、體育賽事活動類、體育裝備類,以及體育旅游、體育康復、體育創意等其他符合連云港市體育產業政策的項目均為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方向。”市體育局經濟處相關負責人說道。
據了解,2018年度市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申報工作自今年6月份啟動,經前期企業自主申報,當地體育主管部門審核,市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協調領導小組批準,連云港珺揚鼎城商務科技責任有限公司的“珺揚鼎城體育休閑中心”項目、市潤強文體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中國和斯洛文尼亞國際籃球對抗賽”項目、東海縣福地健身服務有限公司的“福地健身連鎖二店西雙湖國際館”項目、連云港禪金健身服務有限公司的“利用新建房屋改建2400平方米游泳健身會所”項目、連云港芒果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利用社會資本打造芒果體育館”項目分別獲得不同數額的發展專項資金資助或獎勵,總額75萬元。
“相比往年,今年獲得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項目減少了許多。”市體育局經濟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13年,我市便出臺了《連云港市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由市財政從市級體育彩票公益基金中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用于支持我市體育產業發展。
三大因素讓專項資金遭遇“寒流”
今年全市申報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企業只有10家,在經過幾輪的考察、專家評審和研究決定后,最終僅有5家體育產業企業項目入選。那么,今年獲得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或獎勵的企業緣何銳減?
“今年的專項資金申報,不僅對申報項目有著具體的要求,對申報企業也作出了相關規定。一方面是我們提高了申報標準,另一方面是一些企業不符合標準要求,由此形成雙方落差。”市體育局經濟處相關負責人無奈地說,未通過的項目或是申報材料要素不全,或是原始憑證保留不齊全,又或是與體育產業的關聯度不高。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申報項目要求發展目標明確,具有較強的產業屬性和體育關聯度,社會和經濟效益良好,對提升體育產業競爭力、拉動體育消費、推動體育事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就資助類項目而言,要求體育賽事活動類項目必須是已經獲得辦賽資格并且是2018年度舉辦的賽事活動。除體育賽事活動類的其他類申報項目,在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40%以上投資。體育裝備制造類項目投資額不低于200萬元(研發類項目不低于100萬元),其他項目投資額應不低于100萬元;符合獎勵類的大眾健身場所則要求體育場館或健身場所綜合利用的單體面積500平方米以上,項目投資額不低于100萬元,且應保留相應的原始憑證。同時,對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申報的企業也作出了相關規定,如項目申報主體須于2017年12月31日前在連云港市行政區域內依法登記注冊,項目申報單位用于實施該項目所需資金必須基本籌措到位,專項資金支持額度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25%。
此外,經過5年的扶持與培育,我市可申報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企業也在不斷減少。“根據規定,申報項目以前年度已獲得省、市體育產業發展引導(專項)資金支持,且項目內容重復的,同一單位同一項目當年度已經獲得省、市財政其他類專項資金支持的,均不能申報本年度的專項資金。”市體育局經濟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專項資金遭遇“寒流”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受制于地方經濟發展,社會資本投入到地方體育產業熱情不高。處于體育產業核心的競賽表演在港城剛剛起步,發展相對滯后。業內人士認為,競賽表演業不僅可以開發冠名權、廣告經營權等,還可以帶動本地旅游業等其他產業發展,極具投資價值。
自練內功謀求更多政策扶持
2017年,東海縣御園健身有限公司申報的水上樂園、水上運動中心項目獲得市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金到賬以后,我們舉辦了御園鐵人三項比賽。該賽事為奧運標準距離組和奧運標準距離接力組,團隊積分獎勵總金額高達20萬元,吸引了諸多國內外鐵人三項愛好者參與其中。”東海縣御園健身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周倩介紹,賽事的舉辦,不僅能帶動全市全民健身風氣,還能助推本地旅游業發展。
“市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注入經營單位后,不僅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也給企業帶來了活力,深受體育產業企業追捧。”市體育產業經濟處相關負責人說道,“事實上,不僅市級層面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省級層面、國家層面均有相關政策、資金支持。本土體育產業企業的目光應放得更長遠些。”
筆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國務院便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宏偉目標,并使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緊隨其后的,是省里出臺的《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市里也出臺了《連云港市體育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0年)》。可以說,各種政策利好,讓體育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也讓體育產業企業有了發展的盼頭。
此次對申報企業和申報項目分別提出高標準的硬杠杠,也許會讓一些小微企業覺得“有苦難言”。事實上,這是倒逼本土體育產業企業升級,不斷提升企業競爭綜合實力。“其實,市里提高標準也是讓我們體育產業企業自練內功、自謀發展,市里把關越嚴謹、越嚴格,企業的后續管理、運營也就越規范,以后爭取省級乃至國家級的支持也就更具優勢。”李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