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近日,淮河生態經濟帶城市合作第2次市長會商會在安徽蚌埠召開。當前,淮河生態經濟帶聯通工作正在加速推進,面對新的國家戰略,港城如何融入其中,實現突破發展呢?
做好六穩六保 淮河生態經濟帶在行動
一塊玻璃能薄到什么程度?蚌埠人說可以做到30微米。這可不是隨便說說,在蚌埠采訪時,筆者看到了刷新世界紀錄的超薄電子觸控玻璃——中國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產品,其可以制成30微米柔性玻璃。
近年來,蚌埠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圍繞“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產業發展目標,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430毫米類石墨烯高導熱膜刷新世界紀錄;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EMCCD微光探測器、PLA紡織品榮獲世界制造業大會創新產品金獎;浮法玻璃退火窯、電熔氧化鋯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中電科41所聯合中國信通院、華為共同發布5G技術方案驗證試驗樣機測試國際標準……這些創新成績讓人們看到了蚌埠的創新勇氣,也看到了其落實淮河生態經濟帶戰略轉型雄心。蚌埠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蚌埠為了進一步聚才引智打造創新之城,成功舉辦多場科技創新月系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蚌埠的影響力不斷放大,一批高端優質人才被蚌埠吸引,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馬里奧·莫利納中建材蚌埠院工作站、卡爾森產業園等相繼在蚌埠落戶,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與此同時,蚌埠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學技術進步一、二等獎,分別一次性給予400萬元、200萬元獎勵;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符合孵化條件的入駐企業,發放20萬元“科技創新券”;對入選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支持名單的,在省給予300萬元、600萬元、1000萬元不等股權或債權支持的基礎上,再給予同比例的資金扶持。
阜陽則借助阜南國家級農業(林業)循環經濟試點縣建設,通過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以企業小循環,促進園區中循環,形成縣域大循環,實現縣域有機廢物全利用、縣域利用全覆蓋、復合利用全循環。該市中羊牧業公司加快建設目前全球單體最大的20萬頭奶山羊養殖項目,上游關聯青儲玉米,中游通過奶山羊一體化養殖加工,年產羊奶9萬噸,下游生物有機肥又供果蔬種植,形成種養加銷復合聯動生態產業鏈閉環。聯美公司利用秸稈、雞糞生產雙孢菇,雙孢菇廢料再發酵生產有機肥還田,年產雙孢菇3.5萬噸,消納麥草7.2萬噸、雞糞4.8萬噸。林海公司利用秸稈、畜禽糞污、餐廚垃圾等,年生產生物天然氣5000萬立方米、有機肥20萬噸,消耗177萬頭豬糞污、縣域25%的秸稈,實現農業和農村的循環發展。
今天,產業依舊是承接國家戰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這次淮河生態經濟帶會議中,各個城市都分享了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經驗,并進一步強調產業的重要性。當前,連云港承接的國家戰略非常多,如何更好地承擔這些重任,關鍵還是做好產業發展。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盧山表示,產業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基礎,也是保護生態的底氣。這就要求,我市要堅決做好新舊動能轉換這道“必答題”,聚焦三新一高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全產業鏈整體躍升,培育形成新動能基礎力量,讓以綠色創新為主要支撐的新格局漸入佳境。
加快互聯互通 深化合作共贏
作為國家戰略,淮河生態經濟帶融合步伐在加快。目前,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蚌埠和亳州機場、合肥至新沂高鐵安徽段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商合杭高鐵、鄭阜高鐵、鄭萬高鐵鄭州至襄陽段、魯南高鐵日照至曲阜段開通運營,寧淮城際鐵路先導段開工建設,蘇皖沿淮各市實現高速鐵路全覆蓋。來安至六合高速公路安徽段加快推進,阜陽至淮濱高速公路皖豫省界接點坐標簽訂協議,淮安首條(淮安——西安)全貨機航線正式開通,淮干王臨段、正峽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初步設計通過國家審批并開工建設。
隨著沿河各個城市交通互聯互通,城市之間的合作也在深化。業內人士介紹,未來,沿河城市要依托各區域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強化地區、行業分工合作和產業配套,共同提升產業和產品競爭力。共同打造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協調推進區域內有條件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依托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完善產業鏈、創新鏈,強化跨地區合作。積極探索長三角地區與淮河流域新能源產業協同創新、聯動發展新路徑。推動成立淮海大學聯盟。研究探索省際間產業轉移統籌協調機制,協調推進園區合作交流機制建設,積極推動臨邊省級以上開發區開展科技創新、產業配套、經貿往來、項目投資等合作,聯合開拓國內外市場,協力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和品牌。
做好生態文章 唱響生態大戲
生態保護最重要的就是讓跨區域保護制度落實。淮安市市長陳之常介紹,淮安為了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強化跨界河流、大氣污染綜合整治,保護生物多樣性,該市探索建立跨區域水污染聯防聯控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全面加強洪澤湖、白馬湖綜合保護,完善河湖水資源保護體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并以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為抓手,實施洪澤湖、白馬湖、大運河、古淮河等河湖濕地生態恢復工程,高標準推進淮河干流等河湖水環境治理,嚴格落實國家關于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措施,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與兄弟城市一道努力建好淮河生態經濟帶綠色廊道。
這樣的制度在淮河生態經濟帶還有很多。宿遷市與宿州市簽訂了《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蚌埠、宿州、亳州、淮南、滁州簽訂《跨市界河流水污染糾紛協調防控與處理協議》。淮北市與宿州市、徐州市簽訂《環保工作合作協議》。專家表示,生態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要匯聚各方力量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合力,實現區域生態徹底好轉。為此,各地要更加緊密地探索相關機制建立,實現突破性發展。
我市相關探索也不少。9月23日,江蘇省東海縣和山東省郯城縣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兩地多部門集中“亮劍”,成功取締了跨省交界處三家非法石子加工廠,有力打擊了跨界非法企業的囂張氣焰,給更多污染企業敲響了警鐘。早前我市贛榆和山東相關縣區也多次開展聯合打擊污染行動,這些都有力地保護了周邊生態。
在良好機制下,淮河生態經濟帶各個城市生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成功申遺,江淮生態大走廊、洪澤湖生態環境保護、明清黃河故道及隋唐大運河生態保育帶、沂沭泗河生態走廊、南四湖生態保護等建設工程有序推進,蘇魯豫皖交界地區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逐步建立。(□ 周瑩 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