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日前,全省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與此同時,我市召開續會,就做好全市保障農民工工資工作,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提出具體意見。筆者以為,預防欠薪問題,除政府有關部門主動作為外,農民工法律維權意識也亟待增強。
一直以來,圍繞欠薪討薪的話題從來沒有停止過,特別是在春節前夕,欠薪討薪問題最為集中。而為了幫助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血汗錢,各地政府有關部門也都出臺了解決欠薪問題的各種舉措,如建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開展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冬季攻堅行動等。黨中央、國務院更是高度重視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今年5月1日,《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正式施行,將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上升為法律規定,增強了制度規定的剛性,也對制度執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說,為了幫助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資,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做了很多,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也得到了有效維護。但在我們實際生活中,還有一些不和諧的包工頭或企業主經常以種種方式或借口,能拖則拖,能欠則欠,能扣則扣,而辛苦干活的農民工為了保住所謂的“飯碗”,不讓包工頭給自己小鞋穿,選擇了隱忍與妥協。在他們看來,只要能在工地干活養家,工資拖久點也沒關系,莫須有的小克扣也無妨。筆者曾遇到這樣一位老者,此前在工地上辛苦干活,每出一天工,就會在本子上記下出工日期。到結賬時,到手的錢卻比應拿的少了不少。找到工頭,工頭卻理直氣壯地說就是這么多。筆者曾動員他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老者卻說:“我要是投訴他,有活就不會找我干了。”
的確如此,不少農民工受年齡、學歷、技能限制,只能在工地上打打零工,以至于受了不公正待遇還在默默妥協。筆者以為,對于廣大農民工來說,當遭遇欠薪時不要有所畏懼與害怕,因為有國家給你撐腰,有法律給你護航,要學會用法律武器為自己維權,爭取合法權益。如今,國家已擴寬了各種投訴渠道,當遭遇欠薪時,要學會收集有效證據及時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或者信訪部門投訴。與此同時,對于農民工擔心的投訴丟“飯碗”問題,政府部門也要切實拿出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民工在拿起法律,替自己或者他人維權時沒有后顧之憂。(□ 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