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近日報道,中國國家網信辦將通過加強網上涉明星信息規范、強化賬號管理、完善黑產打擊機制、探索建立粉絲引導機制等方式,長效整治和規范粉絲文化。
路透社近日的一篇文章稱,中國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國家網信辦下發通知,要求取消所有涉明星藝人個人或組合的排行榜單,嚴禁新增或變相上線個人榜單及相關產品或功能。
英國《衛報》關注到,今年6月,中央網信辦宣布,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稱這種亂象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一段時間以來,“飯圈”頻頻出現粉絲非理性追星亂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一些粉絲不顧社會公序良俗和基本是非,無底線“追星”,甚至為犯錯明星辯護開脫。第二,畸形“飯圈”在平臺和商業資本的裹挾下,助長“流量為王”的不良風氣,嚴重違背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第三,部分青少年被不良粉絲群體誤導,脫離正常“追星”軌道,造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第四,一些“粉頭”為謀取私利,把普通粉絲組織起來,為明星炒作熱度、集資“打榜”、制造話題。粉絲深度介入明星的生活,多方面支撐明星的運作。“飯圈”形成了“勢力化”群體,與明星形成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關系。
“飯圈”亂象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畸形“飯圈”盲目崇拜自家偶像,喪失了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甚至與明星綁定成一種“人身依附”關系。這會助長演藝界不正之風,扭曲正常的文化生態,毒化社會風氣,沖擊社會基本價值觀,給廣大青少年樹立負面“榜樣”。
6月15日起,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打擊5類“飯圈”亂象行為。近日,中央網信辦再次打出重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優化調整排行規則、嚴管明星經紀公司、規范粉絲群體賬號等10條具體措施。
事實上,畸形“飯圈文化”主要滋生于互聯網平臺或社交自媒體。中央網信辦針對種種“飯圈”亂象對癥下藥,可謂恰逢其時。首先,對網絡平臺提出更高要求,強調“壓緊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如要求強化網絡平臺對明星經紀公司網上行為的管理責任。其次,明確了與演藝人員關系密切的利益相關方責任。如強化明星經紀公司對粉絲群體的引導責任,加強對明星粉絲團、后援會等賬號的管理等。最后,抓住互聯網這個“牛鼻子”,把演藝界上下游都納入有效的社會監管中,形成更規范的管理機制。
總體來看,針對“飯圈”亂象的相關整治措施,旨在遏制畸形“飯圈文化”,倡導形成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在演藝界和文化界弘揚正能量,是著眼當下和未來發展的必要舉措。
粉絲文化是社會長鏈條上的組成部分,涉及演藝界的方方面面。讓粉絲文化回歸健康軌道,需要社會各界的長期努力。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相關教育,引導他們健康、理性追星。演藝界相關人員、行業協會也責無旁貸,應避免“唯流量論”,堅守初心,匡正風氣,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文藝作品。明星及其相關方有更大的社會責任,一方面必須促進粉絲理性追星,另一方面對自身言行有更高要求,在傳播社會正能量和維護自身形象上做出更多表率。長遠來看,嚴厲打擊“飯圈”亂象,還要建章立制,在法治軌道上規范社會公眾的言行,明晰各個群體、機構的責任,推動形成健康的演藝環境和網絡環境。這也會對演藝明星或網絡紅人等形成更多約束,減少粉絲文化中的不良現象。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
(記者李嘉寶采訪整理)
原標題:營造清朗健康的明星粉絲文化(專家解讀)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09月06日第10版)
總值班: 王夫成 劉昆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中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