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民生利益無小事,為民服務到實處。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蘇連云港海州區浦西街道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落實到一件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精準捕捉群眾需求,以“微實事”撬動“大民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要緊事、辦好百姓家長里短的日常事,切實提升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拳拳為民心 急事馬上干
7月底,臺風煙花來勢洶洶,一條條臺風警報、暴雨警報發布,連云港市區多條路面出現積水。在這關鍵時刻,浦西街道的黨員干部、志愿者們沖鋒在前、聞汛而動,在居民最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
早在雨情初期,浦西街道就組織網格員對轄區內排水溝、地下排水口、低洼路段進行全面排查,同時調集抽水泵對積水較嚴重路段采取抽水排澇。同時,針對轄區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工作人員一一入戶,詢問他們家中是否有漏雨現象,房屋是否存在倒塌風險,全力保障汛期內轄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問需走在先 難事主動幫
季文杭是新洪社區的困難老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老兵。新洪社區了解到季文杭的情況后,多次聯合消防支隊深入走訪老黨員,詢問他的健康狀況、生活起居,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就醫、生活等方面的困難。長期以來,浦西街道時刻將老黨員、困難黨員的冷暖掛在心上,把黨組織對老黨員和困難黨員的關懷、幫助真正落到實處,積極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把黨的關懷送到老黨員的心坎上。
殘疾人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也是弱勢群體,關愛、幫扶殘疾人,保障殘疾人基本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在浦西街道人大工委幫扶下,后河社區的區人大代表顏娜認真踐行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宗旨,積極打造 “愛心編織”殘疾人項目,為轄區有技能學習需求的殘疾人、下崗職工開辟了一個新通道,不斷引導殘疾人積極就業、創業。
善理百姓事 愁事巧化解
電臺社區網格員在日常走訪中發現新中花園小區商鋪前的下水道蓋板損壞,臭味彌漫四散,立刻走訪業主了解情況。原來是商鋪前的下水管道嚴重堵塞,導致污水外溢,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社區當即聯系了專業清掏人員對此處的下水管道進行清淤疏通,對破損的窨井蓋進行更換,為小區居民解決了一大難題。
“謝謝您,范大姐,他現在酒喝得少了,也不動手打人了!”在一次回訪電話里,一位因為丈夫酒后家暴的婦女,對范梅花連聲道謝。在后河社區,居民們遇到難事喜歡來找范梅花幫忙,有了矛盾糾紛也原意來找范梅花調解,這位“和事佬”以自己的身體力行,踐行著“平等、公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惠民放心間 盼事全力推
財苑社區轄區內港利新城小區建于2000年,基礎設施陳舊,這里的老年居民人數較多,居民多次反映小區沒有老年活動中心,希望社區幫助解決。財苑社區對此與聯動幫扶單位海州區政協溝通,充分利用政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機制,認真傾聽群眾訴求,對小區中心唯一活動區域進行改造,增加遮陽頂、座椅、綠化以及文化元素,將其改造成一個可供大家學習休憩的文化長廊。
2020年初,沈圩橋涵洞因為鐵路施工而封閉,僅留東側小涵洞通行,積水堵塞問題一直困擾著附近群眾。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組聯合第一、第七巡回指導組,會同市交通局、鐵路辦、海州區等單位深入一線,系統剖析沈圩橋涵洞問題癥結,制定了長期和應急解決方案。如今,沈圩橋東側小涵洞路面已經修復一新,水泥路面平整,道路一側還鋪設了高出地面的人行道,方便附近居民通行。
針對涵洞汛期排水問題,沈圩社區專門成立應急隊,陰雨天氣安排專人值班值守,拉圍擋、排積水,確保道路通暢。為徹底解決附近居民出行問題,目前海州區正積極與市交通局、鐵路辦等相關單位溝通對接,爭取盡早完成鐵路改造,徹底打通沈圩橋涵洞地下道路。
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民服務無終點。浦西街道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體現在各項工作各環節,急群眾所急,用心貼心;憂群眾所憂,以情換情,讓“難事兒”不再難,疏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通訊員 張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