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史衛平 通訊員 夏興儉 杜守旭 丁靜和)5月26日,中科協宣傳文化部公布、擬認定的140個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公示期滿,灌云院士風采館榜上有名。
4月29日,灌云院士風采館被認定為首批江蘇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經省科協組織評委會評選、黨組會議審議等程序,向中國科協上報了灌云院士風采館在內的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推薦單位。經評審,灌云院士風采館等10家江蘇單位入選擬認定單位名單,在公示期滿后予以認定公布。
灌云院士風采館暨董家鴻院士工作站于2018年4月28日揭牌,當時中國工程院董家鴻院士、中國科學院徐紅星院士出席了儀式。展廳面積約1700平方米,主要以圖、文,音、視頻和實物展示等形式,重點介紹了灌云籍的汪德昭、汪德熙、陳吉余、程津培、董家鴻、徐紅星等六位“兩院”院士風采。六院士研究方向涵蓋聲學、核化學、水利學、物理有機化學、肝膽醫學、納米光學等多個學科。
其中,汪德昭是中國水聲事業奠基人、汪德熙是中國核化學化工事業的開拓者、陳吉余被譽為“中國河口海岸之父”、程津培是中國鍵能研究領域的領航者,2017年11月增選為“兩院”院士的董家鴻、徐紅星分別是“世界精準肝膽外科首創者”和“單分子表面增強光譜領域驕子”。作為國家授予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終身榮譽,來自灌云的6位院士在各自領域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灌云在連云港地區被譽為“院士之鄉”。
灌云院士風采館開放4年多來,共接待5000余批次20余萬人次參觀,既打響了灌云“院士之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外科學教育基地。近年來,灌云縣不斷升級人才新政及配套政策,優化高層次人才發展的政策環境,通過引、用、育、留等措施,以院士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引育工作初見成效,董家鴻院士通過組織培訓、建工作站等方式為家鄉建設作貢獻,中國工程院陳溫福院士與灌云縣達成了產學研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