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灌河南岸稻花香,三岔河口誘人醉。連云港市灌南縣三口鎮,原名三岔河口,是古鹽河與來安河相匯之處,故叫三岔河口。
地理環境有優勢。北依灌河、南臨一帆河,境內八條農業灌溉渠連接兩河。三口鎮結合河長制建設要求,認真做好疏浚清淤平坡護堤工作,同時強化節制閘、電灌站、水泥渠等農業水利設施的維護修繕。在鎮村干群的努力下,各田塊水泥防滲渠平滑通暢,打水灌溉時,一排排源頭活水奔涌向前,清泉滋潤稻田令人喜愛。從麥收后開始,日照進入最強期,沒有山體和樹林的遮擋,禾苗在光合作用下快速、高效生長。
特色產業有發展。為加快鄉村振興步伐,三口鎮成立了水稻附加值專題研究小組。普及推廣水稻種植和魚、蝦、蟹養殖綜合混養的新型農業富民產業項目,有效形成了魚、蝦、蟹吃水稻莖葉和水草,排泄物成為水稻生長養分的科學高效的稻魚綜合混養模式。天然的日照和富足的水源,再加上采用原生態、無公害的管理方式,水稻產出的大米香糯,口感香甜,營養價值極高。在中國華西優良食味稻米高端品牌發展大會上榮獲組委會頒發的“味稻小鎮”稱號。
農民忙碌有奔頭。堅持把農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科學管理、科學決策。農技工作人員深入水稻栽插現場,指導農戶開展水稻田間管理,全鎮水稻平均畝產量達到1400斤。產量的提高、產值的增加,進一步增強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再加上實行的是即收、即耕、即插的機械化耕作模式,不但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力負擔,還減少了環境污染。農戶在流轉土地承包大戶的家庭農場里打工,除了轉租土地的收入還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規模推進有要求。發揮水稻科學化、規模化種養植(殖)業。為有效保證糧食安全,始終堅持在不改變土地性質和農用地種養植(殖)品種上開展優質水稻品種項目實施。要求不僅在水稻產量上不低于國家下達的供給量,還要在質量上不斷提高。堅持高效、綠色發展,每個水稻項目實施前、中、后都把環境保護與土地開發相結合。嚴守耕地紅線,加大督查力度,杜絕因經濟發展而忽視對違規用地的監管和追責。目前,全鎮種植近7萬畝水稻,其中無公害、有機水稻約占30%。(通訊員 夏丹華 周海波 曹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