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史衛平
蒯舒,畢業于江蘇師范大學,現任灌南縣法院灌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庭長。2021年被評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2023年榮獲“江蘇最美法官”稱號。
由于地緣上的親近,讓在灌南工作的淮安人蒯舒對這里沒有陌生感。鄉間普法時,通常和當地老百姓用語調相似方言交流,雙方在無形中拉近了距離。
2010年,她帶著所學的法學知識來到連云港,逐漸成長為專門守護生態環境的法庭庭長。在全省環境資源審判以“河海生態功能區”整體為單位實行司法管轄過程中,她率先探索創新實踐,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審判實踐經驗。
“當初能到連云港工作,并安下家來,完全得益于連云港靈活寬松的用人機制。”她說,“良好的工作環境,讓我在自身領域創新突破,更堅定了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的信心。”
自考法學
來連從事政法工作
“砍樹之前要辦理砍伐證,不能因怕辦證程序繁瑣、時間長,影響賣樹賺錢。剛才案件中的被告人不但被判處刑罰,還要足額交納生態修復損害賠償金……”近日,在一起濫伐林木案發地灌南縣新集鎮周莊村,蒯舒和灌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以下簡稱灌河法庭)干警對案件巡回審判后,聯合林業專家就地開設環境資源普法“小課堂”,為群眾答疑解惑。蒯舒老家是淮安清江浦,普法時她講淮安話讓群眾感到很親切。
大學學的是行政管理專業,能到連云港從事與法律相關的工作,蒯舒直言“很幸運”。
“我父親是律師,受他影響,大學期間我自學考試通過法學專業本科,大四時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法考前身)。”蒯舒說。
畢業后,蒯舒參加江蘇省公務員考試,“我想進入政法機關工作,連云港給了我這個機會,只要有法學專業文憑就能報考。”她說,選報灌南縣法院,是考慮到離老家更近,更有親切感。
探索創新
司法保護環境資源
蒯舒從事司法保護環境資源,始于2017年底,省高級法院正式批復市中級人民法院在灌南設立連云港灌河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灌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前身),在全省范圍內首次實現以“河海生態功能區”整體為單位的專業化司法管轄。
她成為首個調任至灌河法庭的員額法官,并負責日常管理工作。蒯舒說,灌河法庭對整個灌河流域環境資源集中司法管轄,探索創新,離不開上級領導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她協調灌南縣李集鄉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在當地建立了生態司法執行基地,并探索生態環境勞務代償辦案模式,修復受損海洋生態環境。
2021年植樹節,她帶領全庭在李集鄉司法執行基地審理一起“上墳失火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通過“現場開庭+線上直播互動+線下補植”方式,營造生態祭祀、安全用火的良好社會風尚。
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對此案進行了跟蹤報道,央視新聞微博閱讀量超過9000萬,全國近百家省市消防機構官方微博轉發,成為全民普法公開課,去年6月入選最高法院“森林資源民事糾紛十大典型案例”。
施展才能
在港城扎根成長
“從事環境資源審判后,發現很多群眾不懂法,所以更加注重環境司法的宣傳。”在蒯舒積極推動下,灌河法庭堅持開展“巡回審判村村行”活動,將非法狩獵、濫伐林木、非法捕撈水產品等案件在案發地巡回審判,每到一地都受到歡迎。去年,灌河法庭入選全省首批10個省級生態文化宣傳示范點。
蒯舒已在灌南結婚安了家,丈夫也在當地工作。兒子原來在淮安外公外婆家生活,后來她把孩子接到灌南,轉入當地小學就讀。
2019年,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環境資源審判法庭,在全省抽調專業人才,蒯舒是重點人選,但她放棄了這個機會。她說:“連云港給了我充分施展才能的平臺,而且這里有家人陪伴,離父母又不遠。我在連云港生活得很好,決心在此扎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