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農村穩則基礎牢、百業興、社會安。江蘇省連云港市公安機關立足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特征,主動探索構建“科技引領、警網融合、打防聯動、共建共治”新型農村警務體系,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貢獻平安力量、增添“平安砝碼”。今年以來,連云港市農村地區盜竊類刑事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39.3%。
“所里人”變“村里人”
盛夏時節,連云港市海州區浦南鎮江浦村大棚里的優品葡萄相繼成熟,慕名前來采摘批發的游人客商絡繹不絕。與日俱增的客流車流讓作為江浦村黨支部副書記的駐村民警周帥多“放心不下”。
這些天來,每天天一亮,周帥多就帶著輔警來到村里的各個種植交易區,組織網格員、村干部、平安志愿者開展巡邏防范、交通疏導、宣傳提醒和糾紛調處。
今年以來,連云港市公安機關持續落實派出所所長進駐地黨委班子、駐村民警兼任村委班子、農村派出所“一村一輔警”要求,大力推動警格網格深度融合,建立實行突出問題聯治、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服務管理聯抓、基層平安聯創、基層法治聯建“七聯”機制,有效提升了共建共治效能。
目前,連云港市已配備社區(駐村)民警700余名、輔警1940余名。警務融入村務后,民警80%以上時間都在責任區工作,駐村民警從“所里人”變成“村里人”,從“守護者”轉型為“參與者”,激活了社會治理“神經末梢”,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平安就在身邊。
“新技術”+“傳家寶”
防高空拋物智能監管、集中充電區防火管控……今年以來,連云港灌云縣公安局大力推進智慧安防社區(村)建設,轄區盜竊侵財類案件大幅下降,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攀升。
今年,連云港灌云公安搭乘“數智鄉村”建設“快車”,整合資源匯聚至智能指揮調度平臺,助力風險化解、案件打防和安全監管效能提升。目前,該局利用信息化手段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占比已超六成,現發案件偵破時間縮短近一半。
有了“新技術”也不能丟掉“傳家寶”,群防群治才能長治久安。為了更好組織發動群眾,連云港公安推進平安類社會組織智慧化管理,研發“紅島義警”“徐圩義警”等App,掃碼“加隊伍”,上線“領任務”,反饋“得積分”,核銷“兌獎勵”,有效激發群眾參與群防群治內生動力。如今,連云港共有義警隊伍1500余支、6.8萬余人,為平安鄉村建設注入了強勁輔助力量。
“背包警務”+“指尖警務”
“農村地區病殘孤老幼等特殊人群數量大、外出辦事不方便,我們通過實行‘背包警務’把服務送到他們身邊。”連云港東海縣公安局房山派出所駐村民警時玉說。如今,在連云港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隨時可見民警背著“警務背包”就地化解矛盾、開展反詐宣傳、上門服務的身影。
在警力下沉“面對面”服務基礎上,連云港公安順應時代發展,積極拓展警務上網“鍵對鍵”聯系渠道,通過建立警民微信服務群開展“云端”法治宣傳、業務咨詢、提醒告知、安全防范等工作,用“指尖警務”聯通千家萬戶,努力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目前,連云港市警民微信服務群直接覆蓋群眾360余萬人,累計線上服務群眾8.5萬余人次,及時勸阻50余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生,避免群眾財產損失40余萬元。
此外,針對農村地區群眾出行和道路交通特點,連云港公安交警部門還通過組建文藝小分隊、送電影下鄉、開啟流動宣傳車、大喇叭廣播等多種形式開展“美麗鄉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傳活動。今年以來,已開展巡回宣傳活動64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達50余萬人次,農村地區涉農用運輸車、涉電動自行車事故數分別同比下降53.33%和32.47%。(段藝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