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女孩阿克萊在中國的5年,有3年在江蘇連云港度過。
阿克萊最珍貴的物品,就是她的大學畢業照。
2018年,阿克萊來到中國江蘇連云港留學,就讀于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隨后考上蘇州大學研究生。
今年夏天,時隔幾年,阿克萊第一次返回家鄉,忍不住跟家人分享她的“中國故事”。
“聽你的意思,要做連接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使者啊!”父親一邊擺弄下水的充氣船板,一邊饒有興致地調侃,“先說說,你都忙了些什么吧!”
“很多了!”她較真地翻出手機,打開相冊,“這是我在用毛筆寫‘福’字。這是在木蘭杯女排賽上拿了第一名!瞧,我還擔任2021上合組織國際圓桌會議的志愿者……”
話音未落,她的指尖掃過了一張大合影。這是2021年,她在江蘇海洋大學留下的本科畢業照。
阿克萊還記得在2018年入學之初的一次聯誼會上,站在講臺前分享自己的故事。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為的是學習漢語。我喜歡中國文化,據說詩仙李白就出生在我們國家的托克馬克市,距離我的家鄉比什凱克只有60公里……”她的發言引起了很多同學的興趣,“我的一位老師告訴我,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未來吉爾吉斯斯坦最大的經濟伙伴是中國。她說,在中國要多經歷、多參與。”
掌聲響了起來。
家鄉沒有海,而連云港這個靠海的城市,成了她難以忘懷的第二故鄉。
她到連云港后才知道,早在2015年,連云港就與她的家鄉比什凱克締結了友好城市,填補了江蘇省在中亞地區友好城市的空白。
而她來連的契機,是“絲路東方留學連云港”項目的實施。
她覺得有種奇妙的緣分在里面。
隨后的日子里,緊張忙碌的學習之余,阿克萊結交新朋友,感受中國文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留學生爬花果山、參觀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學唱淮海戲、參加跨國文化交流表演等。
她還愛上了古典名著《西游記》,了解到這部書與連云港的淵源。她時常興奮地跟同學們分享:“你們知道嗎?《西游記》里的玄奘,到過我家鄉附近的伊塞克湖哎!”
這個發現,讓她覺得跟連云港的緣分更深了。
遠隔千里,她不感到孤單,反而為連云港人的友好而感動。
2021年寒假,因特殊緣故,江蘇海洋大學有22名學生留校,其中就包括阿克萊在內的6名留學生。
“不能讓孩子們在宿舍里過年。尤其是留學生,身在異國他鄉,更要給予關心!”校長寧曉明說。
學校送來了專門的大禮包,還為他們組織了一場寫春聯活動。原本因思鄉而惆悵的阿克萊,手書了一張“福”字,笑容綻放。寧曉明將紅彤彤的中國結遞給她說:“大家有需求有困難盡管提,咱們保證把年過得舒舒服服,熱熱鬧鬧!”
這份溫暖讓阿克萊感動之余,總覺得應該做點什么。
“來到這里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發揮自己小小的能量,做中吉文化交流的使者,哪怕是做些微小而具體的事情。”于是,在她的努力下,兩市成功舉辦了線上文化交流活動。
最令阿克萊自豪的,還是在本科畢業前夕,擔任2021上合組織國際圓桌會議的志愿者。
面對這場以“加強國際經濟貿易合作,促進上合國家進出口便利化”為主題的高規格會議,她覺得,只有親身參與,才能擴大視野和格局,不枉出國前老師的叮囑。
順利完成這場志愿服務之后,她便開啟了蘇州大學的研究生之旅。
轉眼一年過去了,這個暑假,她先是在蘇州的一家跨境公司實習,當公司領導得知她已4年沒回國后,特批她“回家看看”。登機那一刻,她百感交集,內心更堅定了自己今后的志向和選擇……
“還在想你的中國朋友呢?”在家鄉的伊塞克湖畔,美好的回憶被父親親切的話語打斷。
這個活潑開朗的女孩,登時有了個“小心思”,她將那張珍貴的畢業照,翻轉向湖面,大聲喊道:“同學們!這就是伊塞克湖,你們看,是不是很美呀!”
湖面漾起了微波,不遠處的游人轉過頭朝她張望。她說的是中文。
在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友好交流的過程中,連云港市在國際教育間的交流合作節節開花。繼在全國率先推出以地方政府名義設立的“一帶一路”留學生獎學金制度后,“絲路東方留學連云港”品牌越來越響,像阿克萊一樣的留學生越來越多。截至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累計派遣三四百名留學生來連云港市研學交流。
畢業后,在連云港的經歷,成為他們一生的“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