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李加泗)“縣域統籌、全域提升”“鄉級主導、村級入股”“村企聯建、村村聯合”“龍頭牽引、聯合聯建”……近年來,連云港市扎實推進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深化提升行動和黨建引領富民興村行動,創新載體平臺,強化政策牽引、龍頭帶動、聯建共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探索出多種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有效做法,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港城樣本。
近日,在灌云縣圩豐鎮蘆場村稻麥種植基地,千畝稻田翻起陣陣綠浪,飽滿的稻穗彎下了腰,一幅豐收在望的景象。
灌云縣通過縣域統籌實現全域提升,以做優土地文章為切入點,規模化整合土地資源,引導村集體自主經營。以圩豐鎮先試先行為試點,鎮黨委注冊成立農業發展公司,村支部創辦分公司,由村集體規模整合土地并自主經營,推進小田變大田、分散變集中,增加土地效益。上半年,全縣新增規模整合土地5萬畝,新增產業項目230余個,村級總收入達1.09億元。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必要之舉、關鍵之舉,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應有之義。連云港市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統籌謀劃,依托當地特色優勢產業資源稟賦,通過鄰村合作、跨村投資、村企聯建等方式,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向鏈上匯聚、呈規模化發展。
在灌南縣湯溝鎮連五村的田地里,72歲的村民魏善發正在查看高粱長勢。“麥子一收完就種上了高粱,平時基本上不需要田間管理,省事不少。”魏善發算了一筆賬,“一畝地高粱售價比水稻要多300多元,成本要低200多元,每畝地能增加收入500元左右,還省時省力。”
灌南縣湯溝鎮堅持黨建引領,依托湯溝酒產業,深化廠鎮融合,聚焦產業鏈延伸,推行“村企聯建、村村聯合”發展模式,實現企業、村集體、農戶多贏共富。引導村民流轉1萬畝土地入股,按照“黨委統籌協調管理、省農科院技術指導、村黨組織統一種植、酒廠保價回收”模式,實現高粱種植畝產值2000元以上。成立釀酒產業鏈黨建聯盟,促進中小酒企規范提標。實施“共享廠房”計劃和酒糟銷售倉儲項目,幫助周邊村壯大集體經濟。
此外,連云港市充分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力量、組織資源有效轉化為壯大集體經濟的發展優勢,以市場運作、多元激勵為導向,推動村村成“股東”,抱團謀“共富”,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整鎮推進、全域提升。東海縣以石湖鄉為樣板,推廣“鄉級主導、村級入股”模式,石湖鄉鄉村振興產業園每年可產生收益120萬元,拉動各村集體年增收15萬元,為周邊群眾常態提供200人就業崗位。贛榆區探索“龍頭牽引、聯合聯建”模式,充分發揮西棘蕩黨委龍頭作用,推動西棘蕩與東棘蕩、吳公、馬站等3個村,組建棘蕩“1+3”聯合共富大黨委,推進跨村聯動、連片打造、一體發展,以黨建聯建帶動區域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