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在“中國鮮切花第一鎮”雙店鎮和素有“東海后花園”之稱的李埝鄉,蜿蜒的羽青公路延續羽山歷史文化底蘊,融合森林景區旅游資源,助推丘陵地區農村更美、業態更新;在味“稻”小鎮平明鎮、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張灣鄉,寬闊的張曲公路橫穿優質綠色農業長廊,串起家庭農場示范帶,帶動億斤糧鄉產業更旺、農民更富。
初冬時節,俯瞰“世界水晶之都”連云港東海,2500多公里的農村公路舒展延伸、四通八達,密密斜織在廣袤土地上,一張大網勾連起山川湖泊、林田土地、城鎮鄉景,搭建起經濟發展新“橋梁”,聯通了鄉親們的幸福美好生活。
農村公路不僅是關乎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更是關乎農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東海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東海縣交通運輸局以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為抓手,補短板、破瓶頸、抓安全、保暢通,完善體制機制,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提升公交服務能力,促進富民興業,先后建成一批產業路、旅游路、致富路,羽青線、羽雙線、王西線、黃南線等四條道路被評為省級示范路,初步形成了全長130公里的“一路晶彩”主題品牌路,為鄉村振興勾勒出美好藍圖。
走進雙店鎮代相村村民顏廷廠的蘋果園,樹上掛滿了圓潤通紅的果子,果園門前的大路邊停著幾臺旅游大巴,園內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前幾年,園內引進的新西蘭嘎啦蘋果,冬季天冷之后方才成熟,咬上一口嘎嘣脆,果子汁多、鮮美、甜脆。”在園內,顏廷廠正高興地向前來采摘的游客介紹引進的新品種,臉上溢滿了豐收的喜悅。
“以前交通不方便,園里的蘋果只能靠自己拉到市場去賣。如今,路越修越寬,大貨車、大巴車都能直接開進果園里,運輸方便了,銷路拓寬了,收入也提高了。”在顏廷廠看來,如今收入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農村公路網絡的發達。現在,代相村平坦寬敞的農村公路串聯起了幾百畝的蘋果園,化身接通市場的致富網,折射出近年來東海縣農村公路暢通帶動的鄉村發展之變。
擴寬“致富路”,暢通“民心路”,讓群眾在農村公路發展中看到新變化、得到真實惠。近年來,東海縣緊扣“鄉村振興”重大目標,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按照“連接干線路、暢通微循環”的原則,先后投入6.5億元,對全縣17個鄉鎮274條農村公路進行提質改造,累計擴寬改造農村公路560公里,進一步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既暢通了群眾出行的“微循環”,更打通了發展的“大動脈”。
近日,在素有“蘇北吐魯番”美稱的石梁河鎮,筆直的青石公路穿鎮而過,公路兩側一座座葡萄大棚鱗次櫛比。路邊帕蒂亞葡萄莊園的葡萄喜獲豐收,大棚里的葡萄枝繁葉茂,顆顆飽滿、色澤鮮亮。工人們都在忙著采摘、分揀、稱重、包裝,處處呈現出一派繁忙有序、熱火朝天的景象。“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收入能比去年高很多。”看著一箱箱準備裝車銷售的葡萄,莊園管理負責人張君的心里樂開了花。
農村公路阡陌縱橫,連接著日新月異的城市和生機勃勃的鄉村,串聯的不只是村落與美景,更是百姓美好生活的愿景。東海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孫兵表示,十四五以來,東海公路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運輸的重要論述精神,牢牢把握人民交通為人民的根本宗旨,不斷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面協調發展,讓農業更繁榮、農村更美麗、農民更富足,奮力譜寫“路通百業興”的幸福東海壯美篇章。(李嬌 張冬冬 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