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邵沛源 王鵬)眼下正值隆冬時節,可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新壩鎮魏口村的農業全產業鏈綠色一體化生產基地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只見運輸生產設備車輛進進出出,施工人員正加緊對大米加工廠項目進行主體工程掃尾;毗鄰的水稻育秧項目現場,一萬多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車間已經完工,工人們正鋪設苗床、調式設備,趕在春節前進行蔬菜育苗。“我們引進全自動機械化育秧生產線及運動循環式苗床,可滿足3000畝水稻插秧種植需求,同時帶動周邊社會化服務育秧2萬多畝,實現年加工大米4萬噸。”一旁的海州農業發展集團總經理劉君遠介紹。
過去,魏口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水稻產量參差不齊,農戶收入有限,如何走出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海州區通過建設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道路暢通、管網相連的高標準農田,推進土地流轉,發展優質蔬菜培育等產業。這兩年,海州農業發展集團又先后在此打造了5G+數字化無人農場、水稻育秧工廠等,推動農業全產業鏈運營,以產業促就業,可輻射周邊10個村年集體經濟百余萬元。
類似的場景,不止一處。位于連云港南拓區的蔬菜產業化種植基地一派生機勃勃,52棟智能化大棚布局有序,棚內網紋瓜、西紅柿等長勢喜人,工人們穿梭在綠葉繁花間,細致地做好果蔬管護。“土地流轉有收益,比咱自己種地強多了,就在家門口打工,活不一樣工價也不一樣,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的事完全不耽擱,兩全其美嘛。”談起這兩年新變化,新壩鎮小蕩村村民李瑞芳喜笑顏開。
據了解,總投資3億元的蔬菜產業化種植基地占地約592畝,可年產優質蔬菜4.2萬噸,帶動周邊300多名農民群眾家門口就業。“我們規劃布局了溫室種植、智慧種植和配套服務三個區域,實現智能一體化管理,通過打造精品蔬菜產業集群示范,加快培育一批規模適度、帶動能力強的設施蔬菜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連云港南拓區蔬菜產業化種植基地負責人江超介紹。
今年來,海州區在加快傳統農業現代化改造的同時,聚集資金、技術、人才、裝備、信息等要素資源進入大農業領域,出臺《加快都市農業發展獎勵扶持暫行辦法》,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5家,全力推進水稻育秧工廠、農發中央廚房等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科技載體平臺等項目建設,擴容電子商務主體,實現農村農產品網上銷售收入約1.08億元。同時加快農旅融合發展步伐,制定鄉村農旅路線,新增塔塔農場、墨里果香等市民農園、農業公園10個,培育采摘、垂釣、苗木觀賞等各類休閑農業觀光點98個,推動海州農業產業向吸引都市客流、滿足都市消費需求方向發展。
在此基礎上,該區還依托特色農產品資源,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快農業品牌化升級,“浦南西紅柿”“新壩西瓜”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朐陽梔子花”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形成寧海豆丹、花果山云霧茶、汪恕有滴醋等一批具有地方影響力、市場認可度高的特色農產品和農業品牌。
產業興則鄉村興。下一步,海州區將加快補齊農業發展短板,抓實抓細、突出特色,大力發展精致農業,建設精美鄉村,推進精細治理,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