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王善同)周末,應邀去市周末劇場看演出,本以為業余劇團演出的水平不會很高,但當帷幕拉開,音樂響起,舞臺上展現出一派蓬勃景象,演員們的精彩表演非常投入,十分到位,唱做念打不遜專業。滿場喝彩聲、掌聲不絕,看了難以忘懷。我市業余淮海戲劇團能演出這么好的整場大戲,絕非一日之功,特別是導演排戲,必須是行家里手,一招一式都在“范兒”,沒有這樣的導演也不可能排出這樣高質量的戲來。散戲后,我與幾位主要演員交談,她們十分動情,交口稱贊她們的導演朱春英老師,把她們這些業余愛好者但又是一竅不通的演員手把手,口對口地教出來,沒有朱老師的辛勤教導就沒有她們現在規范的唱、做、念、打以及甜美的唱腔、優美的身段、嚴謹的臺風。
朱春英是我市著名的淮海戲老演員,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她就從鹽城地區調到我市文化館工作,由于演技高超,又被調到市淮海劇團。朱老師是科班出身,于鹽城魯迅藝校畢業后16歲即登臺擔任主演,專工刀馬旦、花旦。她基本功扎實、扮相俊俏、嗓音甜美,在樣板戲《紅燈記》中飾演鐵梅,《智取威虎山》中扮常寶,在古裝戲《莫愁女》飾演莫愁,在市淮海劇團里她是挑梁的“角兒”,她主演的現代戲《鄰居》,在市黃海影劇院連演十幾場,《莫愁女》在沭陽二十一場是場場爆滿,贊譽不絕,為廣大戲迷帶來了藝術享受,看過她的演技真是回味無窮。
1998年她已到了退休年齡,但劇團又返聘再用三年,為培養年輕演員,做輔導老師。她在現代戲《代代鄉長》中擔任主角,獲省二次匯演個人演出二等獎,2001年她從劇團正式退休,本應頤養晚年,但看到那些熱愛淮海戲的廣大粉絲戲迷們誠懇邀請,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培養淮海戲業余演員的艱苦工作中,一干就是16年。從演技、化妝、服裝培養了多個業余淮海劇團的70多名演員,排練導演了《三拜堂》、《蓮花庵》、《打金枝》、《催租》、《莫愁女》、《六月雪》、《小姑不賢》、《紅絲錯》、《三笑》等16個大型古裝淮海戲,特別導演的《紅樓夢》去寶島臺灣演出深受臺胞的贊譽。由于有了這些業余淮海戲團,她們上山下鄉走街串巷為廣大群眾演出,傳承了淮海戲的延續。國家一級演員葉志林說:“市業余劇團離不開朱老師,沒有朱老師的精心、熱情、無私奉獻的輔導,就沒有今天的像模像樣的業余淮海劇團。”
為你而歌,此生為淮海戲奔忙。2013年朱老師已是滿頭白發的72歲老人了,正逢我市藝校淮海戲班26名學生畢業分配到市淮海劇團,這批學生是否能接班要通過排一出大戲來考驗,從局長到演藝集團領導下決心,重新編劇作曲青春版《三拜堂》。請省外領導有一定困難怎么辦?自力更生!領導想到了活躍在業余戲劇界的朱老師,朱老師感到重任在肩,她不負領導的重托,果斷擔當,接劇本后精心構思導演思路,僅用十天時間編排了青春版《三拜堂》。一場充滿青春氣息,推陳出新,不拘一格的輕喜劇呈現在舞臺上,連領導和在職老演員都感到市淮海劇團有接班人了,淮海劇團有救了,朱老師在排練場上,言傳身教孜孜不倦,一場戲排下來汗水淋淋,從不叫苦叫累,看到學員們的進步,臉上掛滿了笑容。她雙膝因排練、磨損病發,但還是咬牙堅持,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由自主產生一種敬意,孩子們都叫她導演奶奶。青春版《三拜堂》公演了好幾場,得到了我市廣大觀眾的好評,特別是受到省廳領導和國家一級導演蔣巖貴、國家一級演員許亞玲的認可和好評。朱老師又馬不停蹄連續給青年演員排演了《斷橋》、《催租》等12出折子戲,來磨練青年演員。我市戲劇家協會改選,朱老師又被聘為協會藝術指導,排演了越劇《四大才子》、《送信》等幾出折子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朱老師的辛勤培育和無私奉獻,沒有朱老師這樣具有扎實的功底和富有創造性的廣闊戲路的藝術家,絕不會有當前我市如火如荼的戲劇活動,也不會涌現出大批能唱會做,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業余和專業戲劇演員。
春華秋實、含英咀華,朱春英的淮海戲劇藝術像一朵盛開在戲劇舞臺上的鮮花,愿朱老師青春永駐,藝術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