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在東海縣黃川鎮(zhèn)新聯(lián)村有這么一位普通的農(nóng)家婦女,多年來無怨無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婆婆,她用執(zhí)著和堅韌、善良和勤勞,詮釋了中華兒女孝敬父母的美德。不僅如此,她還樂于助人,用行動幫助困難戶、五保戶。她就是劉淑娟。
“我在娘家從小受爸媽‘孝道’影響,對‘孝敬是本分,積德人和善,尊老愛幼是義務’這些語訓始終銘記在心。”1991年,劉淑娟與新聯(lián)村孫本東喜結(jié)連理,自此便把公婆當親生父母一樣對待。
2010年,劉淑娟的公公患上了癡呆病。“剛開始,因為她不懂護理病人,老人久睡床上睡出了褥瘡。劉淑娟心急如焚,親自乘車去南京鼓樓醫(yī)院,請來了外科專家給老人治療。”回憶過往,丈夫?qū)O本東感激地說。在老人臥床不起的那些日子里,因丈夫常年在外務工,劉淑娟堅持每天3個小時為老人翻一次身。老人嘴里不能咽食,她就遵照醫(yī)囑,堅持每天5次從鼻子里插管給老人進食。而為了讓老人舒服點,她又買來不少裝置,打漿機、氣墊床、吸痰器,為老人花錢絲毫不吝嗇。
就這樣,劉淑娟盡心竭力地照顧了老人8年。在公公去世后,婆婆又患上了老年癡呆癥。為公公治病已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兩個孩子又處在即將上大學的關鍵時期。在困境面前,劉淑娟不但沒有放棄為婆婆治病的信心,反而堅定了借錢為婆婆醫(yī)治的決心。她孝心滿懷,一天一次送婆婆去醫(yī)院,一日三餐為婆婆做想吃的東西,白天黑夜地守護在婆婆身邊。精心護理了2年,婆婆的病竟一天天好了起來。“我家的兒媳婦,比親生的閨女一點都不差。”婆婆含著熱淚說。
新聯(lián)村周邊十里八村知道的人都說:“孫本東是大孝子,媳婦劉淑娟是大孝女。”鄰居孫玉仁說:“她不光是‘孝敬’做得好,在村上,她還樂于助人。”是的,她用行動幫助困難戶,用大愛關心五保戶,這些在村上早已傳為佳話。
鄰居孫本啟,因家中經(jīng)濟困難到劉淑娟家借錢。說明來意后,劉淑娟二話沒說,把1000元現(xiàn)金拿給了他。逢年過節(jié),劉淑娟總是要把準備好的年貨和禮品送去,平時還給他們送衣服及生活用品。宮二華80多歲,生病臥床不起,因兒女不在家,她總是隔三岔五買些東西去看望老人,幫助老人洗衣服、做飯、掃地、去醫(yī)院抓藥。宮老的女兒回家感激地說:“多虧有這樣好的鄰居幫助,太感謝了!”
“年紀大了不容易,我靠他們近,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幫助他們也是應該的。”劉淑娟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她的教育影響下,新聯(lián)村婦女們都跟她學著尊老愛幼,家風、村風也愈加淳樸友善。(肖婷婷李澤華)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連云港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