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6日,雨水如約而至,但并沒有給悶熱的天氣帶來一絲清涼。趕在下雨前,家住連云區墟溝街道院前社區的王宗尚一大早便出了門,他騎著有些陳舊的電動三輪車,車上像是一個“百寶箱”,鐵鍬、廢舊木板、水桶等物品將車箱整整圍住,誰都不會想到,他帶著這車“行頭”是為了去做好事的。多年來,這位年過六旬的老黨員在退休后,每天比上班時候還要忙,不一樣的是,他始終在忙著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今年62歲的王宗尚曾經是一名軍人,黨齡已有37年。他身材魁梧、皮膚黝黑,臉頰上有著明顯的曬斑。仔細觀察他的手發現更是“傷痕累累”,布滿劃傷和擦傷的手掌上,有個較為明顯的傷口上還擦著紫藥水。這些都是這些年干活時“攢”下的痕跡。通常舊傷堆新傷,王宗尚早已習以為常。
筆者見到王宗尚時,他正在一處老舊小區里清理樓道雜物,從早上6點多出門,這已經是他當天到的第三處地方了,原本就有些擁擠的電動三輪車上,又被他塞滿了各種“戰利品”,這一處的活干完后,他很快騎車往垃圾站駛去,打算將車清空后再接著找“活”干。
王宗尚眼里的“活”,其實都是一些很臟、很碎的工作,不是撿拾垃圾、清理樓道,就是疏通下水道,或是修理什么東西,總之,只要社區或者居民需要他,他都會去做。不同的是,王宗尚從來分文不收,有時候還會自掏腰包購買工具。其實,他每天所騎的電動三輪車就是他專門購買來方便做志愿服務的。因為每天都騎車找活干,這輛車買來才短短兩三年,已經變得十分陳舊。
院前社區大部分都是老舊小區,這些小區對于王宗尚來說最熟悉不過,退休后的大部分時間,他都在這些小區里忙活。有時候下水道堵塞了,他也會買來工具幫忙疏通,遇到比較麻煩的時候,他還要打開井蓋下去疏通,費時費力不說,一不小心蹭到臟污也是難免的。
有一年汛期,院前社區一處老舊小區車庫漫水嚴重,社區組織居民鋪設地磚、加高門檻,大部分居民自行解決了問題,但仍有些居民表示不理解,不太配合工作。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王宗尚主動購買工具,幫助這些居民一起解決問題,細心的他,還為居民鋪好一個個小坡道,方便居民推車使用。他的行為讓一開始不愿意配合工作的居民深感慚愧,很多居民主動給他打下手幫忙。
了解王宗尚的人都知道,很多事情他都想在了居民的前面。前幾天,他在義務巡邏時,發現院前開發小區文體廣場的籃球架上螺絲釘脫落,影響安全。他立刻找來梯子和工具將其修好,就像對待自己家里的活一樣。
因為熱心志愿服務,退休后王宗尚每天都在外忙碌著,熟悉他的居民都說他是社區“編外”人員,每天從早到晚,平均要走2萬步以上,讓原本就不太好的膝關節磨損更加嚴重,醫生總是勸他要多休息,可他總是說自己閑不下來。
其實,王宗尚的退休金并不低,干了多年船員的他,原本可以在家享受悠閑的退休生活。因為擔心他的身體,他的老伴總是勸他少干一些活、多陪陪家人,可是他總是不聽。拗不過他的老伴,只好由著他,有時候還會和他一起參與社區志愿服務。
在王宗尚看來,自己是一名老黨員,一直以來深受黨恩。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饋黨、回饋社會,擔負起一名黨員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王宗尚說,有些事情總是需要人去做的,身為一名黨員,他不主動誰主動,如果可以,他會一直堅持做下去,直到老去的那一天。(□ 徐譽寧 秦瀟 周芷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