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大舅,我給你帶了豆腐腦跟油條,記得吃啊!”上午9點多,常皓來到石棚山風景區附近的一家養老機構,看望他的老朋友———74歲的盲人蘇固成。此時,蘇固成正躺在床上打盹,聽聞熟悉的聲音,他興奮地摸索著床沿坐起來,忙不迭地伸手去摸常皓的手,“好孩子,咋又來了……”
現年32歲的常皓,是江蘇新海連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職工,也是一名青年黨員。而他口中的“大舅”卻與他非親非故,而是他的鄰居蘇固成———從齠年到而立,常皓在義務照顧盲人蘇固成這條路上已經堅持了24年,詮釋著人間的真情與大愛。
“我跟常皓有很深的緣分,他一百天大的時候,我抱著他,他媽就告訴我,他在對我笑呢!”回憶過往,蘇固成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如他所言,蘇固成自幼雙目失明,成年后的他也沒有結婚,一直跟父母居住在一起,可命運讓他認識了一位小朋友,為他打開了一扇“窗口”。“在我沒出生以前,我的父母跟大舅一家就是鄰居,而且關系很和睦。他們從小就教育我要與人為善,尤其要多多照顧眼睛看不見的大舅。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之下,我與大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常皓說。
常皓所言不假。在他還懵懂的年紀,蘇固成就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為了讓小常皓增長見識,他會在收音機里,有針對性地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一檔少兒節目《小喇叭》。聽完后,蘇固成就會把內容一字一句教給小常皓,這讓他從小就“聽”了許多知識,收獲了充滿童趣的童年。而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常皓也比同齡孩子更懂事。他會經常圍繞在蘇固成的身邊,為他解圍,還會帶著自己愛吃的零食同蘇固成分享,向他講述周圍發生的新鮮事,稚嫩的童言童語經常逗得盲人鄰居哈哈大笑。
長大后,無論工作多忙,常皓都會抽出時間去看望老人———除日常幫著打掃衛生、送些飯菜、修修東西之外,夏天還會給蘇固成買一些涼菜和水果,給他解暑;冬天還會帶蘇固成去澡堂洗澡,保持潔凈衛生。逢年過節,老人還會出現在常皓家的餐桌上,享受節日里家庭的溫暖。
時光荏苒,如今的蘇固成已是74歲的老人了,而常皓已過而立之年,結婚生子。但這些年里,他們的關系并沒有疏遠,反而愈加親近,常皓仍時常陪伴在蘇固成左右,只是從暖心的“小拐杖”變成了可以依靠的“大樹”。知道蘇固成喜歡聽收音機,常皓偷偷換掉了蘇固成的舊收音機,給他買了一臺2000多元的最新款收音機。“他年齡大了,沒有用過好的收音機。我就給他買臺好的,讓他更快樂一點。”常皓說道。談話間,蘇固成從床頭熟練地拿過那臺收音機,扭開按鈕,“我主要用收音機了解國家大事,聽點廣播小說。這是常皓去年買的,今年又給我裝了室外天線,現在能收十幾個電臺,聽得非常清楚!一點不落伍!”
周圍的人說:“常皓這么照顧你,真像你兒子呀。”老人笑著說:“我雖然沒見過雷鋒,但常皓就是活雷鋒,我雖然沒有親人,常皓就是我的親人,我雖然無兒無女,常皓就像我的親兒子一樣!”養老院院長也感慨:“有常皓這樣好的鄰居,是蘇固成之福,也是老海州人之幸,他讓我們感受到了愛心在身邊流淌,心里暖暖的。”(□ 張晨晨 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