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對連云區海州灣街道觀海社區90歲高齡的李玉蘭來說,理解尤為深刻。因為她的鄰居鄒建經常陪她遛彎、買菜,在她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去幫她買藥,時常陪伴在她和老伴身邊,就像她的親閨女一樣貼心。多年來,鄒建默默奉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友善”精髓。
9月23日,清晨的空氣中彌漫著桂花香味,陽光灑落在小區的各個角落,鄒建攙扶著李玉蘭一邊散步一邊聊天,走了一會兒后,貼心的鄒建還讓李玉蘭坐在小區椅子上休息一會兒,為她擦去額頭的汗珠。在休息的間隙,鄒建還拿出手機替李玉蘭拍照。李玉蘭開心得像個孩子。
今年69歲的鄒建原本并不是李玉蘭的鄰居,因為原先居住的房子拆遷,幾年前她搬到現在所居住的地方,機緣巧合下與李玉蘭成為鄰居。因為都是山東老鄉,兩個人初次見面就備感親切。考慮到李玉蘭夫婦沒有和子女居住在一起,鄒建就經常到他們家中陪他們聊天。漸漸地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她人特別好,總是不厭其煩地陪我做事。”提到鄒建,李玉蘭贊不絕口。她告訴記者,她每天都要去菜市場買菜,鄒建知道后,無論多忙都會陪著她一起。因為她有關節炎,走路很慢,短短的一段路,她來回要走上1個多小時,但是鄒建從來都沒有覺得麻煩。一路上,她還總是陪李玉蘭看風景、聊天,兩個人有說有笑,很多人都誤以為她們是母女。
不僅如此,在李玉蘭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鄒建也總是悉心照料,第一時間幫她去藥店買藥,日常體檢、測量血壓等鄒建也總是陪伴在身邊。因為鄒建退休前是護士,平時還會給李玉蘭講解保健知識,叮囑她注意身體。
而在鄒建的眼中,李玉蘭就像自己媽媽一樣,這份情誼很珍貴。鄒建不會做面食,李玉蘭平時包餃子、包包子、烙餅都會專門為鄒建留一份,讓身在異鄉的她,感覺到一切都是那么的親切與溫暖。
在鄒建所居住的小區里有不少老人,鄒建不僅經常幫助李玉蘭,平時看到需要幫助的鄰居老人,她也會搭把手,是大家眼里的“活雷鋒”。但在鄒建看來,這些都是舉手之勞。出身于軍人家庭的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她的父親以前經常和她說要“團結同志”,在她看來,“團結同志”就是要多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雖然孩子們也很孝順我,有空也會來看我,但是鄒建住得離我最近,有什么事情叫一聲她就會過來。”李玉蘭說,這些年她早已習慣了有鄒建的陪伴,如果將來鄒建搬走了她會舍不得,有時候一想到這個,她甚至會有些傷感。
“以后即使搬走了,也會經常回來看你們的。”看到有些傷心的李玉蘭,鄒建立刻安慰她說,今后無論住在哪里,她都會一直關注他們,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她還會盡量過來陪伴,讓他們幸福地享受晚年時光。 (記者 徐譽寧 通訊員 李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