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飛 李慧 實習生 蔣曉涵 通訊員 宋芹 家獻)說到紫菜產業,大家往往會想到連云區的板橋紫菜工業園。殊不知,在連云港市推進沿海開發的戰略北翼——贛榆區,正在位于青口鎮的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內,集中建設一個全省一流、最具特色、占地500畝的紫菜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形成年產10萬箱紫菜、1萬噸海珍品的生產能力。
多年來,贛榆區青口鎮依托其擁有的稀缺海岸線、豐富的沿海灘涂資源,大力發展海洋養殖產業,并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海洋食品加工產業基礎。但因缺乏較好的平臺載體等,產業規模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特別是對紫菜產業來說,面對國內外巨大市場需求,打造一個集紫菜精深加工、倉儲、交易平臺等于一體的園區,勢必將推動形成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
青口鎮黨委副書記、紫菜產業園項目負責人湯岳峰介紹,目前,全省還沒有真正的規模化、集約化海洋食品園區,我們就是要通過高水平規劃,集中建設一個集養殖、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海洋食品產業基地,形成江蘇沿海最具海洋食品特色的產業園區,努力打造成全省一流品牌。
為全面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青口鎮上海東灘顧問公司制定園區產業發展規劃,以228國道為界,定位海洋經濟開發區以東區域,重點發展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制品等產業。目前,正在加快建設的紫菜產業園一期工程,正是規劃從紙上落到實踐中的一個具體體現。
日前,筆者來到紫菜產業園一期工程現場。現場工作人員薛曉暉介紹,一期項目占地170畝,規劃建筑面積11.4萬平方米,主要建設二次紫菜精深加工、紫菜倉儲、紫菜交易平臺三大功能區。眼前火熱的建設發展場面,令人振奮。工地上,挖掘機、運輸車等來往不斷,到處一派繁忙景象;簡易辦公棚內,多位客商正與招商人員洽談項目入住事宜,氣氛熱烈。
薛曉暉說,項目春節后正式開工,施工人員各負其責,項目推進有力有效。到目前,一期工程的樁基已經全部結束。已簽約入駐康源海苔、漁樂春海苔、金沃紫菜、仙人島海苔等4家紫菜加工企業,在談的6家企業中即將簽約1家。
在項目具體推進中,該園區創新了辦法,廠房采取訂單式建設模式,大大加快了園區建設進度。其中,漁家樂海苔、康源海苔、仙人島海苔等項目的雙層標準化廠房建設施工進度較快,已初具規模形象。“為加快施工,我們組織4臺打樁機,每臺5人,從早上6點開機,晚上還加班施工,做到人歇機不歇,連續作業施工。”負責康源海苔項目樁基施工現場的成經理介紹道,目前工程已進入到廠房的混凝土澆筑、柱梁鋼筋等施工階段。
這些已經入住的企業,市場前景廣闊。如漁樂春海苔加工項目擬上二次加工生產線6條,全部采用最新、最流行的加工工藝和口味生產,可根據客戶要求提供片裝海苔和其他各規格的海苔產品。康源海苔制品紫菜加工項目擬上二次加工生產線6條,利用了先進生產設備,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成果精心制作,可生產烤海苔等諸多新產品,并主要外銷國外市場。
據介紹,今年內紫菜產業園區一期工程就將完成近5萬平方米廠房建設,新增干紫菜、海珍品精深加工生產線24條,設備120臺套,到明年形成年產2萬箱紫菜、800噸海珍品的生產能力。同時,這里還將具備紫菜倉儲、信息交易等綜合服務功能。可以預見的是,港城市民很快就可以吃到這里生產的各種口味即食海苔、精加工的即食海參等美味。
短評
紫菜等海洋食品在國內市場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贛榆地區擁有優越的養殖條件和良好的產業基礎。近幾年來,雖然經過努力,海洋食品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規模實力還沒有真正實現大而強。
這固然有種種原因,如資金、市場、渠道、品牌等問題,但關鍵還是思路、觀念問題,如能敢于出擊、敢于突破,做到與時俱進,積極學習借鑒,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完善綜合配套服務,并積極運用新思維、新理念、新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集群集聚發展,往往能夠實現成功突圍。
應該說,贛榆區青口鎮踩準了節拍,發揮了優勢,補足了短板,打造了亮點。通過建設一個專業產業園區,整合了從海產品養殖到深加工、流通的全產業鏈,拉長了產業價值鏈條,推動了海洋食品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了一步,這對形成區域產業優勢,打造地域品牌,推動可持續發展來說,不失為一劑良方,這也為其他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成功路徑和可復制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