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耀華)日前,贛榆區班莊鎮圈洪爽村東的杭白菊種植園格外忙碌,數名農民在大片的杭白菊之間清理雜草。這里春季栽植的菊苗長勢良好,雜草并不算多,該村三組的劉月花等人可以輕松賺些工錢。“村里流轉了800畝耕地,用于種植杭白菊。”市委研究室農村調研處處長、圈洪爽村“第一書記”劉紅亮告訴記者:“村民每年每畝除可收取800元土地租金外,還可以在種植園打工賺錢,年份好的時候還可以享受分紅呢。”
劉月花等人也十分滿意,因為圈洪爽村地處土地貧瘠的山區,此前其土地畝純收入少得可憐,是扶貧工作隊讓他們看到了新希望。為了讓圈洪爽村早日實現脫貧,扶貧工作隊沒少費心思。去年3月,劉紅亮來到圈洪爽村任職,早已把小村當成了自己的家。
圈洪爽村位于班莊鎮駐地北6公里處,其西側就是有名的抗日山,這個村擁有耕地1003畝,但此前主要種植花生、小麥、玉米等常規農作物,村經濟基礎十分薄弱,是省定經濟薄弱村。全村有302戶,低收入戶就占到了26戶。談及這些,劉紅亮如數家珍。說起精準扶貧,劉紅亮則想得更遠更深。聽說村里此前曾有位機智的名人“吳二大爺”,劉紅亮與村干部巧借文化資源好打“民情牌”。通過深入走訪、調研和討論,村里提煉出“敢闖、實干、博愛”新時期吳二大爺精神。由村支書牽頭,發動種養殖大戶參與,注冊成立“吳二大爺”特色農產品生態養殖合作社,重點發展畜禽養殖、加工、銷售等業務,并吸收貧困戶入股和就業,帶領鄉鄰脫貧致富。
為進一步打響“吳二大爺”品牌,劉紅亮等人在微信平臺注冊“微播圈洪爽”公眾號,策劃了“城里套路深不如回農村”、“吳二大爺的鄉村軼事”、“吳二大爺趕集看萬達”、“吳二大爺進城賣雞蛋”、“舌尖上的班莊之吳二大爺說花生油”等專欄,通過網絡媒體在講述吳二大爺妙趣橫生故事的同時,也把圈洪爽村的特色農產品推廣了出去。目前,該村綠色草雞蛋、牛羊肉等農產品已經成功打入市區飯店、機關企業食堂等地。村里還聯合市婦聯推出系列愛心公益“三微”活動,即通過“微信”號召全市女企業家參與“微公益”活動,還孩子們一個微笑。在“三微”活動的幫助下,合作社成功推出吳二大爺牌“愛心草雞蛋”,發動社會力量以購買草雞蛋的形式,籌集資金解決該村幼兒園建設資金部分缺口問題。在該活動的號召下,以市中復聯眾董事長任桂芳為代表的女企業家紛紛向村里留守兒童伸出了援助之手,并以此為橋梁,拓展扶貧開發空間,撮合市里大型企業到班莊西部山區投資旅游開發,打造夾谷山特色小鎮。目前,市區一家建筑集團不僅將愛心草雞蛋作為慶典禮品,還決定捐助20萬元用于村里在建幼兒園內外裝飾。
圈洪爽村土地貧瘠,只好充分挖掘“一畝三分地”潛力,脫貧還是大有希望的。今年春天,村支部及時組織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發達地區參觀學習現代農業發展,與浙江客商簽署菊花種植合作項目,通過改變麥、玉米、花生為種植杭白菊,發展高效農業,提高畝均產出。“如果按照一畝產杭白菊出400公斤,每公斤保護價9元,每畝可產出3000元,增收2000元,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收入20萬元。”劉紅亮說,村里還積極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運營機制,由村“兩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實行“一股一票”的管理制度,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組織發動全村相關農戶以土地入股到合作社中,通過農業生產“五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平整、統一耕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農田管理,改變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狀況,充分調動各方有利條件,加快富民強村步伐。
高標準的村級幼兒園主體完工,杭白菊烘干廠房正在興建,村里很多外墻廣告也洋氣十足,圈洪爽村的模樣正在悄然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