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王秋俠)一個愛心助殘小協會,在協會會長的愛心管理下,協會的8位骨干人員,在經商之余,依靠組織自身及社會力量,籌集愛心助殘資金3萬元,為全鎮持證及疑似殘疾人免費提供生活、生產便利通道,弘揚社會正能量。
喬遷之喜 開懷地笑
“今兒協會喬遷大喜,搬新家嘍!”日前,東海縣青湖鎮步行街殘疾人互助協會的大牌子,在臨街眾人的歡笑聲中端端正正地掛起來。五間二層的樓房裝修一新,樓上從東到西是紅底白字的巨幅標語:“同一片藍天下,共圓同一個夢想”,在秋日的陽光下分外耀眼。樓前的水泥場地敞亮平整,站滿了前來看熱鬧的人。
為了能把協會工作干得更好,讓更多的殘疾人朋友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在協會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搬了3次“家”。鎮里的殘疾人朋友們把協會當成“家”。
2016年12月,在青湖鎮殘聯的幫助下,該協會正式成立。之前是由6位在步行街經商的殘疾人自發成立的民間組織,擁有會員60名,從事各類助殘活動。“攜手互助,大愛先行”是該協會的宗旨。協會會長鮑治國做生意有10個年頭,閨女肢體殘疾,所以他非常理解殘疾人在生活中的困難。秘書長楊美寶(肢體殘疾)在街上從事無線電、電器維修工作。協會成立后,在鎮殘聯的幫助下,協會的殘疾人事業工作思路更加規范明細。從原來單一的扶貧互助送溫暖,拓展到文化休閑娛樂、工療項目、康復健身、日間照料等“四大”工作項目。
展示才藝 自信地笑
“要想歡,到戲班。”協會里面有戲班,喜愛音樂藝術的殘疾人朋友有了去處。殘疾人郎廣錄、吳開云兩人都是50多歲,吹拉彈唱樣樣都會。60多歲的陳令愛腿有殘疾,二胡拉得很是有功夫。協會會員王步亮就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康樂合藝坊”,購買2000多元的演出服裝、道具,并在協會辦公場地騰出室內外演出、排練場地約450平方米。
鑼鼓家什一響起來,附近的人們紛紛前來觀看。長期待在家里的殘疾人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出家門循聲而來。隨著演奏聲譽的不斷提高,康樂合藝坊的表演隊伍也不斷擴大,健全人張永霞、陶明花、李守榮等人也加入進來。他們排練出豫劇《朝陽溝》選段、說唱《看看青湖新面貌》、小品《三個媳婦》等10多個人們喜聞樂見的節目,節慶假日義務演出。
徐紅杰喜愛書法,在協會的辦公場所,他還能一邊聽著樂曲,一邊和有同樣愛好的殘疾人劉云生等,一起練習書法,交流書法技藝。
“只要你有愛好,在這里都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殘疾人王禮芳高興地說,“俺喜歡下棋,在這里就能找到對手徐新建。”
喜愛打牌的人就更多了,殘疾人左長沛積極召集喜愛打牌的人,他們10來個人相互約好,各自圍成一桌,其樂融融。
自打有了康樂合藝坊,臨街的殘疾人幾乎一天不落地來看排練、演出。“終于有了個找樂子的好去處!”徐紅杰很開心地說,“快樂舞步,走出生活新天地!”
聽說連云港市殘疾人陽光藝術團要來青湖鎮義務宣傳演出,康樂合藝坊的人們非常高興。因為他們很少能走出去演出,難得有一個互動交流的機會。他們精心準備了3個節目,與市殘疾人陽光藝術團同臺演出,獲得了觀眾們熱烈的掌聲。
秀出技能 舒心地笑
“文化休閑娛樂,讓協會‘活’起來。但這還遠遠滿足不了殘疾人的需求。得讓他們有點事干、有點錢賺,更重要的是通過勞動,還能康復他們的一部分受損的功能。”協會會長鮑治國感慨地說。
鎮里有個生產制作毛絨玩具的工藝品廠,鮑治國主動聯系廠長陶西娟,把一部分手工活成批量地領出來,分給有就業能力和有勞動愿望的殘疾人,在協會的“新家”專門騰出一個大房間,打制2個2.4米長的大工作臺,為他們提供工作場地。殘疾人李加玲、付云彩、朱孔紅、王仕芹、姜奎娟等人在家門口找到了力所能及的事。“雖然賺的錢不是那么多,但總比在家閑著強啊!”李加玲很是知足。
20多歲的智障殘疾人李晉生,以前在家什么也做不了。自打有了手工活,家里人就把他送過來,原本不指望他干活,能有個跟人接觸的去處就很好了。一段時間后,李晉生竟然能一板一眼地幫著干些雜活,舉手投足之間也靈活多了。
殘疾人楊美寶、姜奎娟,是殘疾人創業致富的榜樣,楊美寶會電器維修,臨街開店,口碑好。姜奎娟除了帶領殘疾人做手工活,自己還經營一個縫補店。今年,他倆被選為市級殘疾人就業培訓小型可復制點。
“俺們這些人,大多腿腳不靈便,家門口有這樣的小項目,很適合俺!”姜奎娟舒心滿意地笑著說。
康復鍛煉 踏實地笑
協會發揚“奉獻、友愛、進步”的助殘精神,通過幫扶助殘來實現社會的正能量傳遞,帶動更多的人來參與公益事業。以“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服務社會,不求回報”的理念貫穿在每個協會會員心中。協會會員積極參加每次幫扶活動,幫助殘疾人,助力殘疾人,用雙手搭建愛心平臺,給每位殘疾人送去溫暖,送去協會的愛心。協會會員劉學亮,子女早已成家立業,都很支持他做扶殘助殘公益之事。他身體硬朗,每天從早到晚在協會里忙碌,樂呵呵地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肢體殘疾人鮑小,自幼上肢僵硬,不能活動。鎮殘聯協調縣殘聯在協會辦公場地,安裝了各類室內康復健身器材后,他每天第一個到,最后一個離開。技校畢業的他,希望能盡快鍛煉好身體,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以前進城看見城里人享受室內康復鍛煉,很是羨慕。眼下,俺們這些老頭子老太太的身體,好比是個破舊機器,螺絲松動、缺油。老了無事,從自己的小家來看看協會辦的“大家”,活動活動筋骨,也聽聽鎮里的新鮮事……
五間臨街的場所,儼然成了鎮里的“俱樂部”。琴棋書畫、康復運動、勞動娛樂……不僅殘疾人各取所需,就連周邊商戶、健全人也前來“找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