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王文 通訊員 張開虎 談翩翩)初冬的東海,冷風瑟瑟,讓人不禁裹緊厚厚的外衣,然而位于新310國道與267省道交匯點東側的黃川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草莓大棚里,卻是蔓綠果紅、溫暖如春的一番景象。
只見棚內數排自東往西成壟的草莓苗像待檢閱的“士兵”,一個勁地舒展著枝蔓,遍地白色的花兒,吸引棚內的蜜蜂飛來飛去。不時露出紅色“臉蛋”的成熟草莓,羞答答地躲在綠色的嫩葉下。
看到筆者前來采訪,大棚主人張慶波一臉笑容。“今年承包了24棟,種了50畝草莓,全部采用現代化種植技術。”說話間,他順勢彎下腰來,蹲在一壟草莓邊。“這種草莓叫‘章姬’,果型大,味道甜,是當前市場暢銷品牌。這是地膜,那是滴灌,全部采用蜜蜂授粉……”
黃川鎮草莓種植已有20多年歷史,擁有草莓面積3萬余畝,涉及全鎮13個行政村,占全鎮耕地面積的48%,年產草莓鮮果5萬余噸,產值達4億多元。2013年“黃川”牌草莓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先后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和江蘇省著名商標,當地人都笑稱“不能‘莓’有你”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
“要想讓村民過上更加‘莓’好生活,我們正在按照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通過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統一,讓群眾在發展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該鎮黨委書記相堂獻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正在放開手腳,打造集草莓標準化生產示范、草莓深加工和草莓采摘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室外一棟棟覆蓋著白色薄膜的溫室大棚比比皆是,在陽光的照耀下,好似翻滾的“浪花”。一棟占地1600余平方米的連體鋼結構溫室尤為顯眼。走進一看,一株株草莓苗生長在立柱內、吊槽內、螺旋盆內等,各式各樣,煞是喜人。“這是我們的高效育苗科技展示棚,全部采用立體栽培模式,實行水肥一體化管理。”一名科技人員忙著觀察草莓苗生長情況,“這樣生產出的草莓苗具有適應性強、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高產高效等特點。”
為提升草莓種植的科技含量,該鎮正將傳統的草莓栽培模式變為溫室立體栽培模式,即有效節省了土地資源,又使產量增加為普通種植方式的3倍。同時,該鎮在位于310國道演馬村東側規劃建設了占地1000畝,總投資5000萬元的草莓產業核心區,配套建設了擁有實驗質檢室、電商服務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產品體驗區的綜合服務大廳,以及兒童娛樂拓展訓練區、1700平方米的露天交易市場、特色餐飲區等新業態,形成了集草莓育苗、種植、銷售、采摘于一體的綜合性高效農業示范區。
為了破解草莓銷售難題,黃川鎮將草莓深加工企業引進草莓種植區。該鎮鎮長孫健介紹,招商引進的斯佳貝酒莊已研制出草莓酒、藍莓酒、櫻桃酒3個新品種,明年3月份生產。除此之外,一些草莓醬、草莓果脯、草莓醋飲等深加工企業也在黃川紛紛“落戶安家”。